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藿香正气“红海”突围

发布时间:2018-09-18 18:20:29作者:米立来源:医药经济报

年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文,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取消双跨类别,转换为非处方药,并对上述3种药品及藿香正气滴丸、复方鲜竹沥液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进行修订。藿香正气系列产品的销售市场或将由此迎来新的开局。

政策利好开启

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在我国属于家喻户晓的常备用药,作为传统中成药,有丸剂、软胶囊、溶液等不同剂型。主要成分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白芷、橘皮、桔梗、白术、厚朴(姜炙)、法半夏、甘草等。

该药适应症较多:内服可祛暑湿、调肠胃、治感冒、治疗晕车晕船等;外用可用于不同类型皮肤病等。有些适应症能由患者自行诊断及自我药疗,可在零售终端作为非处方药销售;还有部分属于患者难以判断的适应症,则在医生诊断下作为处方药使用。

我国OTC品种有4400多种,其中有部分药物属于双跨品种。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从双跨转为非处方,对于其在终端销售是一大利好。

生产企业250多家

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在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均有销售,其中以零售终端为主要阵地。该系列产品在零售终端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8%,高于医院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该方属于经典古方,产品的成分组合各生产企业同质化严重。虽然藿香正气和加味藿香正气在古方基础上有辅料的差异,但大体差异不太大,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藿香正气系列产品的生产企业多达250多家,企业更多是从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和包装设计深挖,以体现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在剂型上形成了不同的市场分支,主要有口服溶液剂、胶囊剂(硬胶囊和软胶囊)、滴丸、丸剂(浓缩丸、蜜丸)等,处于技术相对高端的是浓缩丸、软胶囊、滴丸三种剂型。医院终端市场主要以胶囊剂为主,而在零售终端则以溶液剂为主导,分别在不同销售渠道占六成多的市场比重。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软胶囊通过技术改进,能在胃内崩解直接由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比硬胶囊更好,有达仁堂制药、神威药业和江苏康缘等企业的产品在售。丸剂中,有普通丸剂和滴丸剂。滴丸剂的生产工艺水平较高,通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固体基质加热熔化、混合均匀后,经适当口径的管口滴出一定剂量的液滴,提高了药物尤其是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及生物利用度等,现有天津天士力药业的产品在售。

占医院肠道用药13.4%

医院肠道用药中,枫蓼肠胃康是领先品种,而藿香正气产品位居肠道用药的第三位,占该类市场13.4%。

从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厂家竞争来看,中新药业达仁堂垄断了公立医院52%的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市场,北京同仁堂和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紧随其后,前三甲合计占公立医院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市场78.59%,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占零售终端肠道用药超50%

零售终端肠道用药市场上,藿香正气系列以拥有一半多的市场占优势居首位。肠炎宁凭借广告大力推广,近年来迅速攀升,位居肠道用药第二位品种。前三者合计份额为71.5%。

零售终端的藿香正气系列产品生产厂家中,很多企业属于区域化销售,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的藿香正气口服液通过本山大叔的广告片极力开拓全国市场,成为首个打破地域限制的品牌,迅速打开知名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秀企业如达仁堂、天士力、神威、同仁堂等,在各个城市竞争力也各有侧重。

价格差距不明显

随着藿香正气系列产品由双跨产品转为非处方药,从企业宣传的角度看,将意味着对生产企业的广告审批更为方便,零售终端市场也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该系列产品作为老百姓小药箱不起眼的常备药物,也有价格阶梯之分,大多数竞争产品每日消费不超过3元,每日需要花费的金额较亲民。一些生产工艺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如滴丸、软胶囊等剂型每日消费费用在5元左右。由于价格差距不算太大,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会很明显,因此,提升产品的工业技术水平,凸显产品的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忠实消费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封21.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