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顺势而为占市场

发布时间:2018-09-05 12:51:50作者:蔡运磊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新医改进程中,药企发展要一只眼盯着政策的风吹草动,另一只眼盯着市场变化的一起一伏,及时捕捉政策信息,及时发现和抢抓市场机遇,及时占领市场和放量销售,方可有惊无险,立于不败之地。

小规模试错

医药营销模式越来越规范化,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管理规范措施。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正呈现出集约、专业、直营三大趋势,这是企业根据外部因素变化,调整自身和阶段内任务来努力适应变化的结果。

以基药为例。基药产品的配送资格很重要,但这个“蛋糕”不好吃,竞争相当激烈。加之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居住相对分散,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信息传播渠道相对狭窄,如果不对村镇市场营销进行小规模试验、多角度检验的试错,如何深入了解村镇人口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谈何全面掌握了解这类人群的购买力?

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在试错以后,我们才能采用正确的营销方式和科学的营销策略开发村镇市场,才能适当地与县级医药公司加大合作力度,将产品通过基层的县级医药公司、乡镇医院辐射到一线村镇。

耦合优势

放大势能,着力形成发展的倍增效应。企业可以组建智库,充分发挥智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紧密对接政府部门、兄弟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集结政府高层、商界领袖、专家学者、媒体精英等人才资源,成立品牌专家委员会,定期组织智库活动,发布企业品牌研究半年度、年度报告,为企业品牌发展提出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创新性、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甚至外延充当品牌政策解析、行业形势研判、品牌热点追踪的“蓄水池”,为企业品牌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位医用检验试剂代理商告诉笔者,目前中国有18万器械经销商,其中80%的经销商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公司只做医疗设备。而医疗设备成单周期太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导致持续销售能力很差。经销商的业务员流失严重,日常费用很难维持,加上竞争激烈,前期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的项目一旦被抢,经销商就很被动。时间一长,公司就离关门大吉不远了。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一名顾问建议企业在做医疗设备的同时,兼做相关医用耗材,不仅日常开支有保障,销售队伍也能稳定下来。耗材属于易耗品,需要不断联系医院、补充货源,医院关系就这样得以维护下来,公司再做其他产品也越来越容易。这就是为何中国40多家涉足医疗器械的上市公司至少有70%以上都在做医用耗材或检验试剂的原因。

品牌联盟

巩固自己的品牌领袖地位。“谁执牛耳”?唯我独尊。要想“独尊”,必有一定实力。因此,某一或某几个企业能牵头成立行业的品牌联盟,必是业内的实力派。若能让成立的品牌联盟以中国品牌论坛组委会之名,进行常态化运行,在推动政、企、学、研各方同台交流、深入研讨,组织开展项目考察、资源对接等多层次务实合作的同时,也在暗中为自己的品牌增光添彩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