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企业淘汰赛 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是主线

发布时间:2018-09-04 14:44:53作者:赵衡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7可谓药品和器械市场最重要的转型之年,政策和市场未来的风向标在这一年都已经非常明确。虽然并没有类似前两年那样的重磅政策出台,但对之前政策的深入和优化对市场的影响更为深远,而且随着CFDA对药企的研发、生产和流通的监管日益主动,药企面临的压力不再仅仅来自终端销售渠道,而是来自整个产业链条。

从行业方向来看,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将是未来发展的主线,原来的粗放而野蛮的发展路径将不再有效,药企急需转变自身的市场战略和管理模式。在政策的压力和市场竞争下,虽然变革的过程不会一下子完成,但市场集中度会大大提高,大量企业出局和兼并重组将是市场的主要发展形态。药企进入了淘汰赛。

创新的阻力

创新是贯穿整个监管的主线。药械的创新在中国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但整体的创新成绩非常不理想,这其中既有药企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是市场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药品批文管理松懈,终端医院市场以带金销售为主,很多药品极其雷同,即使疗效较差也能大行其道。对于药企来说,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市场,花费巨大的创新药研发是得不偿失的。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制度造成了药企的多小散乱的格局,大量中小型药企依靠关系获取的市场对研发投入既无兴趣也无能力。

不过,市场上那些制药巨头对研发的投入也并不强,只有少数几家是真正在投入大资金做研发,大部分的研发费用都并不高。这除了市场环境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药企长期沉浸于这种赚快钱的模式,只愿意在立竿见影的流通和终端销售领域下功夫,对于投入却不一定会有回报的研发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很多药企的市场费用远远超过研发费用,更愿意去做市场宣传而不是创新。当然,这种市场状态下,优秀的研发人才也无法成长起来,最终造成了恶性循环。

这样的市场是极度扭曲的,不仅严重损害了病人的利益,也加速消耗了医保资金,最终引发了政策的强力监管。取消医院的药品加成、严格控制药占比并推出医保支付价,最终打压的是整体药品的价格和销量,从终端渠道上降低药品不恰当的使用冲动。同时,对所有药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速淘汰那些质量不达标的中小药企,而在药品流通领域实行两票制,至少在表面上控制了带金销售中的过票行为。

从实施效果来看,由于医生的经济动力仍然无法改变,在药品销售终端的改革并不成功,医院和医生通过各种途径来规避政策从而继续获取药品收益。但在供方的改革上却是非常有效,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将直接淘汰那些产品质量不过关的药企,在2018年大限之后推动药品市场的洗牌,也为医保支付价的出台做好准备。

而在流通领域,同样受制于医生的经济动力,虽然“两票制”打击了过票行为,但终端需求依然没有改变,这导致现在很多药企通过CSO和其他途径来应对“两票制”带来的冲击。不过,“两票制”毕竟对流通企业冲击很大,大大提高了行业集中度,有助于下一步政策来对过票洗钱严格监管。

虽然政策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但方向已经非常明确,通过全产业链的改革推动药企恢复到以创新为驱动的市场战略,主要依靠产品和正常的渠道来发展,而不是依靠野蛮的渠道关系网络。在这样的政策主导下,如果药企依然保持原有的思维去运营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创新的挑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药品市场的创新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阻力。第一,中国药企的创新动力仍然不足。带金销售虽然野蛮,但简单有效,大部分药企沉迷于这种饮鸩止渴的发展,明知有害却停不下来。而开发新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长时期的投入,需要企业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市场战略全面进行重构,这不仅伤筋动骨而且耗资巨大。这个时候是考验企业决策者的关键时点,如果不努力去转型,未来可能很难在市场立足,但转型的代价很大,是否愿意支付这样的代价是所有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中国药企的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对创新长期不重视,药企要开始发展创新不仅是投入资金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从组织架构到人才再到产品战略定位进行重新规划,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由于长期忽视技术人才团队的建设,国内优质的研发团队是非常稀缺的,现在主要从海外招募并加强在国内培养,但毕竟僧多粥少,可以合作的人才有限,就需要药企花大力气去发展人才梯队。

第三,支付方政策决定研发方向。由于中国老龄化严重,医保资金长期吃紧。而以医保为单一支付方的格局就长期来看也不可能改变,这会从总体上影响到创新药研发的走向。从医保来看,虽然保障的加深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优先选择什么样的品种是需要多方综合考虑的,不仅需要看是否能惠及大众,也要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价格是否合理。如果定价过于高昂,即使降价也很难进入医保。至于商保,由于赔付体量过小,对任何高价的创新要都不具有市场规模的意义。

从总体来看,面对药价的打压、渠道和销售模式的转变,药企将不得不在整体上进行转型。创新只是发展的方向,核心还是要改变整体的战略和内部管理模式,两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药企的挑战仍然巨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