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美梦能否成真? 抗衰老药的现实障碍

发布时间:2018-08-29 17:21:19作者:Sarah Karlin-Smith来源:医药经济报

如果你能够保持心智能力完整地生活到85、90岁乃至100岁,并且始终远离各种使人衰弱的疾病;如果有一种治疗药物能够让你避开很多可怕的疾病,如心脏病、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你的生活将会迎来怎样的改变?

这种想法听起来像科幻电影,而事实上,市场上已经有制药企业开始着手研发这种药物,并且越来越多。在这种前沿研究中,科学家和医生已经在对通过药物改善衰老进行深入探索。其目标在于找到让人类健康变老的途径,即能够让人活到80、90岁的时候不受痛苦甚至可导致失能、治疗成本也非常高的疾病所困扰。

“衰老”适应症之争

所有人都将面临的衰老是一种疾病吗?若药物获批,可成广泛处方的“神药”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梅奥诊所和其他机构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一类新的药物,可在动物模型中显著减缓老化过程——缓解虚弱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延长健康寿命。科学家将这种新药物称为“senolytic药物”,并在2015年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不过,其有效性还未得到证明,目前还不会出现在寻常人家的药柜里。但研发可使人类更健康地变老的药品的设想已经吸引了非常可观的投资者,大多来自知名大型药企,首批人体临床试验也正着手开展,一旦试验成功,首批新药将在十年内上市。

随着这类研究的发展,新药研发和监管领域都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抗衰老的药物从未出现过,一部分原因在于FDA并不认为“衰老”是一种疾病。“衰老”应该是一种疾病吗?人类“衰老”程度及症状几何时应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如果一只药物以衰老这种所有人都将面临的“疾病”作为适应症获批上市,医疗系统是否能够支付得起?

此外,评估这类药物的科学合理性也非常复杂,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衰老的过程。从伦理角度看,人们也有所担忧:衰老原本是正常的人类发展过程,而这类新药临床试验可能使健康人为了尚未明确的治疗效益而暴露在难以避免的药物副作用中。临床试验需要多长时间?监管机构显然还没准备回答这一类问题。

目前为止,药物研发科学家只能小心翼翼地对一些重病患者试验新药,辨认其是否能够对一些没有其他有效疗法的致命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他们目的在于回避顽固棘手的有关“治疗衰老”的问题,而是在较为传统的语境下先上市一只潜在抗衰老药物。

不过,伦理上面临的问题必须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只要senolytic药物或其他抗衰老药物获批,主治医生可以将药物处方给任何患者。FDA临床科学中心副主管Robert Temple表示:“如果药物能够延缓衰老,是否任何人都愿意尝试?我想是的。”

二甲双胍打头阵

这种上市已久、安全性高的廉价老药或为抗衰老药物的审评探路

怀疑论者对抗衰老科学的质疑持续已久,而senolytic药物正在改变这种现象,其原理在于攻击衰老或“僵尸”细胞,即停止分裂但未死亡的细胞。衰老细胞释放毒性和炎症性的化合物,可破坏健康细胞功能,科学家认为它们主导了重要人体组织的衰落,如器官。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随着小鼠、猴子和人类年龄增长,衰老细胞的数目会增加。这些受试对象均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关节炎和全身虚弱等。

在小型哺乳动物身上,科学家发现杀死衰老细胞有利于延迟或防止很多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在动物试验中,senolytic药物也已经成功治疗包括心功能衰退、肺部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辐射损伤等病症。清除成年小鼠身上的衰老细胞还能够延长其平均寿命。

相较其他抗衰老疗法,伦理学家对于senolytic药物相对更容易接受,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治疗目的并非延长人类寿命,而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生物伦理学家Jennifer Fishman将其描述为“衰老的理想形式”:即在衰老、死亡之前保持健康。

不过,有望最先获批作为抗衰老药物的是上市时间已超过50年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该药在临床试验中显现延缓动物衰老、提升健康质量的疗效。针对人体的观察性试验则显示其能够降低癌症患病几率、提升心血管功能、降低人脑认知损害风险。

科学家认为,一旦监管机构批准二甲双胍的抗衰老适应症,其将为其他更新型的抗衰老药物的审批及上市铺平道路。研究人员针对二甲双胍已经启动了一项大型、长期的随机控制试验,名为TAME(Targeting Aging with Metformin)。

“衰老并不能算是一种疾病,因此医疗服务提供商并不会为其买单。”担任TAME研究项目主管的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衰老研究所所长NirBarzilai指出,“如果医疗服务商不愿买单,制药企业则没有更多动力研发更新型、更有效的或复合的药品。” 二甲双胍可能并不是潜能最大的抗衰老药物,但Barzilai及其研究伙伴均将其视为抗衰老药物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进展。它较为廉价、可及性高,且已有数十年安全性很高的患者使用历史。其以“抗衰老”适应症通过FDA审批的可能性更高。TAME临床试验项目已收到FDA的初步批准,Barzilai及其他研究者仍在尝试融资。

药物研究难题

影响因素复杂,抗衰老效果难以明确,企业只能“绕道”锁定可能因衰老细胞引起的疾病

然而,即使融到资金,他们仍然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毕竟,抗衰老药物在治疗某一种具体疾病的时候,其治疗机理从根本上看是与其他药品不同的,因此临床试验设计也将有所差异。“传统的临床试验仅针对一只药物、一个治疗目的、一种疾病,但这项研究显然不是。”美国梅奥医院研究人员James Kirkland表示。

TAME研究将对3000名年龄在65~79岁的美国患者开展二甲双胍及安慰剂的对照试验,主要观察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痴呆症等新疾病出现或者患者死亡的时间。但这距离FDA批准其用于抗衰老治疗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这项试验还将关注该药对其他衰老症状的治疗效用,比如走路速度慢、跌打损伤等。其还会评估受试患者的日常活动表现,即患者独立生存、妥善照顾自己的能力,如准备餐食、使用洗手间等。

目前看来,开展抗衰老研究并非易事。即使TAME试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能够降低心脏病等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难以确定该药是直接降低发病率还是通过延缓衰老来降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所有的慢性疾病症状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这到底发病时间长引起的,还是和患者年龄的增长相关?”Temple发问。

为使抗衰老药物获得批准,制药企业最终须找到一些患病状态未明确的受试人员使用药物之后的变化。例如,皮肤皱纹加深、弹性下降,但这些症状并不会引发疾病。人体肌肉力度同样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一旦一种药物能够改变这些症状,“那么意味着这只药物能够改变衰老带来的影响。”Temple表示。

然而,这类药物也引发了生物伦理学家的警觉,其担忧制药企业一心加速上市这类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只能享受到浮于表面的治疗效益,而潜藏的副作用可能延后产生。在麦吉尔大学的Fishman教授看来,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治疗存在的一些副作用就是例证,其认为后者所涉及的研究时间太短,难以发现妇女进行长期治疗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尽管该疗法仅以绝经后症状为适应症获批,其在实践中常被用作抗衰老治疗。

Fishman把这种治疗方式变迁称作“适应症蠕变”,指药品被用作获批适应症以外的治疗功能,而这也是生物伦理学家长期关注与质疑的问题。不少制药企业在试验其研发的首只senolytic药物时并未尝试将“衰老”本身作为适应症向审评机构提出申请,而是将目标锁定在那些可能因衰老细胞引起的疾病上。例如,Unity Biotechnology计划在2018年启动一只senolytic药物的首个临床试验,针对膝关节炎。

抗衰老药的经济账

应用范围的广泛在为药企带去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将大大加剧医疗成本的负担

延长人类健康生命长度的药物利润无疑将非常丰厚,但同时潜在的医疗成本也是巨大的。

据预测,到2050年,美国65岁以上人群数量将是现在两倍,80以上人群甚至将达到3倍。人类65岁以后,各类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指数式上升。超过75%的65岁以上人群患有两种慢性疾病。年龄更大的患者医疗成本通常更高。

“只要你告诉患者该药的治疗目的,很可能每个人都愿意尝试使用。因此,相关的医疗体系成本将成为新的问题。”美国老龄化研究联合会科学总监Steven Austad指出。

二甲双胍的价格相对便宜,而新型抗衰老药无疑将更昂贵。Fishman认为,Senolytic药物有机会疯狂吸金,此外,针对抗衰老治疗,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甚至是复合的治疗方法,这无疑会加重医疗体系负担。

高价药物将给患者及包括美国国家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在内的医疗体系带来成本压力。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社会保险及其他政府福利计划将相应地为其支出更多。斯克瑞普研究所研究人员Laura Niedernhofer指出:“很多人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生命的延长会导致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变得不健康,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形?”

但Niedernhofer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其认为有关抗衰老药物的治疗效益远超过成本,因为这类药物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使老年患者更健康的同时也将降低医疗成本。这类药物还能延长人类的工作年限,这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而言也是有利的。

而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伦理学家Leigh Turner看来,这类研究是将大量成本投入在一种疗效未明确的药物上,而不是在一些已有成熟经验支撑的公共卫生研究项目上。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主修公共卫生专业的S. Jay Olshansky则认为,潜在的高研发成本不应该成为限制相关研发和临床开展的因素,“如果更富裕的国家都无法支付这笔资金,那发展中国家甚至更贫穷的国家将更加没有希望。”

编译/吴颖仪 来源/Politico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