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什么才是更完美的药品集中采购?

发布时间:2018-08-29 16:59:12作者:郭泰鸿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月中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政府正着力实施药品全流程改革,努力降低虚高价格。提到在使用环节,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国家谈判、控制药品不合理使用等多种措施降低药格。最新一轮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平均降幅超过15%。

各地药品招标工作的推进与政策变化始终牵动行业的心。联系国家卫计委前段时间发出的关于征求对本委现行政策措施文件排除限制竞争情况意见的函,笔者以为,这是卫计委在本系统落实国务院〔2016〕36号文和发改委〔2017〕1849号文、〔2017〕2091号文的具体措施。而排除、限制竞争情况最为明显之处,就在于药品集中采购。

药品集中采购是涉药医改中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此前有争议声认为,部分地区不恰当地用行政强制方法排除、限制了一些正当的市场合法竞争,包括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响应本次意见征求,药品集中采购的改革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药品招投标的准入资格考量

只要是合法的市场主体,建议应允许有药品招投标的准入资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议可包括:禁止药品批发企业投标;禁止没有事先降价若干个百分点的企业投标;禁止没有按要求返点返利的药品经营企业配送中标药品。

2.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

招投标是各行各业普遍采用的方法,为什么药品招投标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关键就在于药品招投标没能完全与《招标投标法》相呼应。笔者以为,除非今后药品集中采购不再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否则,必须以《招标投标法》作为招投标的金科玉律。特别是中标价格、中标数量、付款期限,不但要有禁则,也要有罚则。

只要招投标各方都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依法办事,不以利益作为标准,自定取舍,就不会有差错。有了差错,也可以依法纠正。

3.关于省级药品集采中心

国办〔2017〕13号文件明确:“允许公立医院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联合带量、带预算采购。”这应该视作国务院对现行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的改革要求。一是明确公立医院是采购主体;二是认可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在药品集中采购中所起的作用;三是医院可以直接在这个平台上采购,不必另觅采购平台;四是允许医院联合采购——即医联体(法人联合体)采购;五是医院要带量、带预算采购,不允许签订不带量的采购合同,不允许没有预算的“空手套白狼”。现在各省普遍建立的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可以改造成“为药品集中采购服务”的平台。

4.探索医院或医联体作为采购主体

医院或医联体按照《招标投标法》或《合同法》联合来集中采购,完全可以形成规模优势和降价能力。政府部门则应制定好公正公平的规则,监督各市场主体遵照执行,做具权威性的裁判员。采供双方若有不同意见,可以找裁判员申诉,请求裁定。这是由政府和医院的不同职责所决定的。

医院组成医联体成为药品集中采购的主体时,应做到以下几条:(1)自愿组织、依法组织,签订合同来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合同应在招标或谈判时向采购对象公开。(2)集中采购的量应当是各参与医院采购量的总和,也在招标或谈判时向采购对象公开。并保证在一个周期内兑现。(3)根据集中采购的量确定的价格,不能再被医院议价改变。(4)一次采购确定的价格、数量等要素,参与各方保证在一个周期内切实履行。与各方在此外(比如外省)的行为无关。

5.探索医保经办机构联合医院作为采购主体

医保支付医保费用,它理应成为采购主体,成为价格确定的一方,这是由它的市场主体权决定的。所以,医保经办机构要和药品企业谈药品价格,和医院谈医疗服务价格。

病人也支付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支付的不集中性,单个病人无法参与价格谈判,所以,就推理医保经办机构代行病人的谈价权,成为费用支付者的全权代表。

药品交易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医生拥有了解药品功能、选择药品使用、评定药品疗效的专业技术能力,医院医生在疾病治疗过程和药品交易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是难以避免的技术自然垄断。所以,医院医生也应是药品采购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最佳的招投标和谈判定价,应该是医保经办机构联合医院成为药品采购主体。

6.切实贯彻药品中标的选择标准

国家对药品招投标的中标选择标准是: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性价比适宜。但在当前的药品招投标中,很多地方还是“唯低价是取”。然而质量不是招出来的,也不是管出来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这是根本,但凭此一条,并不可以不管质量、只管价格。

在整个药品的生命周期中,设计是对质量水平的选择,生产是对质量基础的奠定,流通是对质量不变的保持,监管是对质量合格的监督,招标则是对质量高低的选择。各个环节都对质量保证承担责任。

(未完待续)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