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3 21:39:04作者:本报记者 贾岩来源:医药经济报
上药收购康德乐,DTP版图延伸
2月2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通过其下属全资子公司Century Global以现金收购康德乐马来西亚100%的股权协议已获得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审批,且交割于当天完成,Century Global持有康德乐马来西亚100%股权并间接控制康德乐中国全部业务。
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周军透露:“收购完成后,上药将加快推进向现代健康服务商的转型升级,为医院及患者提供更丰富的药品品类和更为高效、贴心的专业服务,将上海医药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医药产业集团。”
坐三望二,抢占先机
目前,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呈现着国企三巨头以及民营巨头组成的竞争格局。
各公司年报显示:国药控股2016年营业收入共计2583.88亿元,其中医药分销业务收入达2464.59亿元;华润医药营业收入为1393亿元,营收贡献最大的医药分销业务营收达1176.1亿元;上海医药营业收入为1207.65亿元,医药分销业务收入达1086.18亿元。
据记者了解,最初国内三大医药集团——上药集团、华润医药和国药集团都参与了角逐,但在第二轮竞标中华润和国药均未现身,上海医药一直表现得最为积极。有证券分析师分析认为,若上药取得康德乐的市场份额,则可以直接超过华润,获得仅次于国药控股的市场地位。上药通过收购后的整合协同,不仅将显著提升其销业务整体的竞争格局与产业优势,还将进一步巩固上海医药在多个细分业务与创新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分销渠道方面,上药将完成全国24个省区网络布局,特别是提高重点城市的终端医院覆盖率和渗透率。业内人士透露:“康德乐在两广市场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布局,而两广市场又一直是国控的主要阵地,上海医药的成功收购无疑给了两广的医药工业一个新的选择,这将和国控形成最直接的竞争关系。”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药本身也拿到不少进口药总经销权,并购康德乐之后,进口药品总代理的品种数将跃居行业第一。
按照“两票制”的要求,进口医药产品的总代理可以视同为生产企业,对于很多跨国药企而言,之前可能把中国公司作为产品进口商,之后借用平台商或者多层经销商把产品销往医院;未来企业可以考虑把平台商或者大型经销商作为进口商,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挣得”宝贵的一票,相应地,对流通渠道的影响也就相对有限。
因此,上药在获得更多经销权之后,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原先外企的中国公司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计算收入以及如何处理企业内部转移定价等。来自流通企业的人士强调:“‘两票制’后外企为了确保全国覆盖,正在淡化全国总经销的地位,努力扩展区域一级商的数量或者干脆自己注册一家贸易公司做总经销。所以康德乐的进口代理业务的含金量是下降的,未来的总代理协议有多少续签很难说。外企给渠道的利润空间往往偏低,流通企业必须要从衍生业务上寻找利润空间。”
DTP药房涌现最强王者
针对此次并购带来的影响,业内最为关注的就是DTP药房业务。
医药分开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医院将很多自费、辅助和高价药都拒之门外,DTP能跳过医院药房直接卖给患者,日益受到追捧。上海医药和康德乐中国目前分别拥有中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DTP网络渠道,随着两者整合工作即将启动,以上海医药“益药·药房”为品牌的特大型新特药服务网络版图将进一步延伸。“康德乐在国内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分销以及DTP业务上,其分销业务对于巨头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DTP可能是更为重要的竞争优势所在。”不过,有药店行业专家认为,“如果两家在同城布局重复较多,商业意义也会少一些。因为DTP药房可以送药上门,辐射范围远大于传统药房。”
当然,仅仅线下专业药房业务对上药和康德乐的合作来说依然是不够。据周军介绍:“上海医药还积极把握行业改革和市场机遇,尝试医疗服务和创新电商模式,其中药房托管、社区医疗服务和云健康电子处方平台业务势头良好。”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