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学术推广如何成为鸡肋

发布时间:2018-08-23 21:31:19作者:刘峻来源:医药经济报

学术推广如何成为鸡肋


笔者发布公开课新课题《合规和控费下学术推广的投入产出管理》后,一个朋友说:“学术推广的投入产出还不容易解决?给区域投个会议活动,要求一个销量增长的结果不就行了,还需要开个课讲两天?”

笔者回复:“学术推广就是这么给做死的。如果任何一个学术推广活动都能带来销量的增长,那么早就没人做带金了。”要知道,医药行业的带金销售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专业化推广转型而来的——别这么麻烦,还是每盒多少钱简单、粗暴但有效!

推广效能误区

2014年GSK事件后,有一篇文章题目是《100元的学术是否抵得上10元的带金?》。课上,笔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学员。有人说:“抵得上。”有人说:“抵不上。”笔者说:“这根本不是抵得上和抵不上的问题,说明两者效能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医药行业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学术推广需要重新定义,对客户要重新认识,方法论需要重新构建,才能提高效能,起码要接近带金的作用,才可能替代带金。行业内通常把学术推广定义为:通过学术会议去改变医生的观念。笔者认为,学术推广不仅如此,还必须扩展内涵,引入新的营销方法论。

站在公司角度:“一个会议活动就是一个资源,公司花了费用,要求区域内以销量回报。”站在客户角度:“药企的会议就是翻来覆去讲产品,我不感兴趣,除非有车马费、礼品、抽奖和丰盛的晚宴……”

用现实的眼光去看,这样的会议能否带来销量增长?就算有一些增长也是暂时的,一针鸡血而已。对销售而言,这类会议只是跟医生多了一次客情强化,至于会议上传递信息的有效性如何?看看那些玩手机的医生占多少比例就知道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开会,同样的预算还能吃得更好、玩得更好、礼品档次更高……再往后的想法就是:连这种集体活动都不要搞了,摊到每个医生的费用1000元,就给代表一对一去做客情,效果岂不是更好?再往后的想法:做客情也没法与销量挂钩,请医生吃吃玩玩也不好意思谈条件,干脆就增量部分,每盒额外再加2元……

销售的这一系列想法有错吗?我们做代表时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做销售管理时有没有把学术资源变成处方增长奖励政策?

未必用销量衡量

问题出在最初的起点上:做什么样的学术推广活动能对销量即处方的增长有直接的作用?笔者可以给大家提供最近一年内的真实案例:如何通过学术推广直接拉动销量增长,从几百元的小学术带来几百盒小增长,100万元的项目带来1000万元的增长,通过正确的学术推广策略,把一个毫无优势的中成药做成10个亿的大品种……

当然,不是每一个学术推广活动都能用销量衡量,但如果现在做的大部分活动都无法用投入产出去管理,那么现在的“学术推广”就有大问题了!

其实,大家都有投入产出管理的意识,但在现实中就是无法落地,原因在于缺乏对客户的洞察,理解客户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以及行为的外部情境。不分析客户就走行业套路:大家都开会,自己也跟着开,有多大作用不知道,肯定有作用,反正不能说是错。

各级营销管理者都逐步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学术推广就是改变医生观念,改变医生观念就要开会……就这样,学术推广成为了医药行业内的鸡肋。

用投入产出管理考量每个学术推广活动,方法上并不困难:界定问题-客户洞察-活动方案-设定投入产出管理目标-销售协同-评估调整。

当前,学术推广投入产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失了“界定问题”和“客户洞察”,导致投入产出目标落空,需要训练的也就是“界定问题”和“客户洞察”这两个核心技能。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