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占比”不能影响新药使用空间

发布时间:2018-08-23 20:56:27作者:本报记者 贾岩 发自北京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占比”不能影响新药使用空间


“药占比”只是医院管理中自然存在的一项技术性指标,后来被调整为用于考核医院的刚性指标。在近日举办的青年药政论坛上,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副主委吴久鸿认为:“当前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非常严重,如辅助用药、抗生素的使用问题,而国家对医疗机构投入不足、医疗人员体制内收入偏低,以及多点执业难以实现等客观原因,加剧了医院和医生对药品使用的依赖,也使得不合理用药日益严重。一些医改措施在医药费用控制上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而2015年之后的药品集中采购又放松了药品价格管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强化‘药占比’来加强医院内部药品费用控制非常必要。”

“药占比”管制下医院用药格局

新医改以来,我国主抓“医药分业”,没有把“药占比”当作重头戏,结果是“药占比”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一度上升到60%。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政室主任傅鸿鹏表示:“‘十三五’期间,‘药占比’控制被提到新的高度,我国‘药占比’管控之后下降了不少。从数据上看,门诊‘药占比’从2000年的60%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48%左右;住院‘药占比’从2000年的45%左右降到2015年的34%左右。2000-2015年,我国‘药占比’在数据上总体是趋于合理化的。”

据记者了解,尽管“药占比”在下降,但近年来我国药品消费一直高速增长。如今年“药占比”已降到30%,但人均医药费用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2015年我国人均药品费用达到1176元,2016年则达到1300元。

傅鸿鹏强调:“从全球趋势来看,我国‘药占比’较高。我们有个统计,在OECD国家(34家市场经济发达经济体组成),药品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平均比重是15.7%,数据高的也有30%。最具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就是澳大利亚,‘药占比’为5%。根据欧盟经济委员会数据,欧盟国家的公立及私立医院的‘药占比’为19%。因此,当前30%的‘药占比’不是很低,依然很高。欧洲13个发达国家过去10年‘药占比’都是下降的。”

人社部医疗保险司管理处处长黄心宇认为:“合理的医疗行为会带来合理的‘药占比’,但合理的‘药占比’不会带来合理的医疗行为。例如,今年天津的‘药占比’从2016年的45%控制到30%。从数据上看,已经是断崖式下跌了,确实效果很好,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把‘药占比’弄得很好看,却无法解决合理用药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药品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药品价格虚高。这些年,在医疗机构,部分医生不按病情给患者开药、开大处方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技术标准部副主任张杰指出:“2016年,全国医保药品中住院药品前20位,超过一半是中药注射剂、抗生素等品种。”从数据上看,2015年的数据显示:英国人均药费是200英镑,新西兰人均药费是100新币,而在同一年,中国是新西兰的2倍。

吴久鸿介绍:“在中国,其实三甲医院的‘药占比’控制还是比较合理的,二级医院很具有代表性,前20名的品种里,确实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比如某一种中药注射剂有178种适应症,医院为了完成‘药占比’的目标能怎么做,只能控制这些‘神药’的使用,比如有一家医院采取的办法是对销售额很高的药实施3个月的‘轮休’,对一些过度使用药品的科室和医生进行约谈,对于抗生素类的产品实施重点监控。”

傅鸿鹏认为:“从已披露的医院看,应对的方法包括做大医疗收入基数,增加耗材、检验和非必需的医疗项目,调整处方结构,增加高利润品种,设立院外药房或者与院外药房合作等等。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表面上医院‘药占比’得到控制,但全国性的药品支出费用并没有下降,需提高警惕。”

吴久鸿指出:“对于合理用药的管控,经常会按下葫芦起来瓢,抗生素专项整治从2010年到2012年起到了一些效果,主管部门进行抗生素管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强度为80,要求降低到40,国际上其实是20,但很快也达到了。现在又出现‘回潮’,上升到56。”

“神药”挤占创新药使用空间

从2017年看,我国“药占比”控制一度被认为影响了创新药的使用,人社部通过谈判将36个创新药纳入医保,但这些创新药因“药占比”问题无法进入一些省市的医院。最后,人社部和卫计委协调的结果是,36个创新药的使用不计入“药占比”。

吴久鸿强调:“在国外,在15%的‘药占比’管控下,各种创新药都能纳入医保,而我国‘药占比’达30%,创新药却因此政策被阻挡在外,医生情愿开某些‘神药’,也不愿意开临床治疗必需的创新药。由于地位强势,医院不会担心不合理的处方会失去患者,而患者为了救命,也只能自费购买那些高价的创新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保处处长冷家骅指出:“相比‘神药’,创新药由于适应症管理较严,不会造成‘药占比’的大幅提高,比如靶向药物纳入医保,给我们医院的医疗费用增加了30%,其实无论靶向药物是否纳入医保报销,患者都要用,往年能节约5%,2017年稍微超了一些,以靶向药物为例,不在医保范围时,用药金额是2500多万元,医保报销之后,用药金额是2700多万元。”

人社部劳科院医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也表示:“新药上市不至于造成‘药占比’上升,带来了老药价格下降。从我们的统计看,欧洲13国过去10年间‘药占比’都是下降的。最关键的是,药品价格不是提升‘药占比’的关键,因为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竞争使得药品总体价格降低。”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管理商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洪超表示:“南京对57家医院实施零差价管理,调整了5900多项医疗服务价格,完成了评估,在南京收集了14家不同类型的医院的数据。通过对医院改革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认为‘药占比’作为医院考核指标,有利于地方减少药品滥用,鼓励仿制药使用,弊端是不能保证医疗费用增长可控,很可能会有副作用,与其他政策出现一些冲突,如谈判药物的纳入会挤占‘药占比’。”

有专家建议,不能仅仅看“药占比”,还要关注用药金额、用药品种数等。以“天津经验”为例,其经验来自天津一家医院的实践,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李强院长早在2008年10月就采取了强力措施,通过召开药事委员会,剔除院内中药静脉制剂18种,并对仅剩的2种制剂限定使用科室,限定指征,并需科室主任申请使用。药事委员会审核医院的静脉制剂,建立《中成药使用管理规定》,从而使这家医院很早就把“药占比”降低到30%以内。

印度一位院长因精于此道而蜚声学界,他所管理的医院药品年度预算明显降低,从8000万降低到3000万卢比,一年时间内药品数量从1627种骤降到424种,目前为280种。复方制剂从46种降到18种(不包括治疗HIV、肺结核病、疟疾药物及胰岛素),实现了奇迹般的用药金额和“药占比”双降。

傅鸿鹏强调:‘“对‘药占比’严格管理,主要是配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调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目前仅仅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费用调整空间有限,且容易被药品用量增加抵消,同步控制‘药占比’可确保带来充分的价格调整空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