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跳一跳”,要三思

发布时间:2018-08-23 20:07:16作者:史万奎来源:医药经济报

“跳一跳”,要三思

如何实现药企人力资源增值


农历新年前后,是各大猎头、企业HR部门“狩猎”的最佳时机,也是不少实力派人才希望通过流动实现职业生涯“N级跳”的时候。但如果跳的力道不对,选择的下一个平台不合适,那就会出现“跳一跳”手机游戏的类似场景,“跳摔”了。

与此同时,优秀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就算自己的产品过硬、盈利能力好、市值高,如果人力资源价值滑入贬值通道,企业的前景无疑是堪忧的。相反,即便某个企业产品一般、盈利现状较差,如果人力资源价值步入了增值通道,这家企业的未来便值得期待。本文写在农历新年之前,与业界朋友聊聊如何实现医药行业人力资源增值的话题。

人力资源稳定性考量

笔者所在咨询公司医药医疗研究中心小组讨论认为,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多家医药企业人员离职率陡然增高,而招聘简历接收量陡然增大,即走的多,应聘者众;另一方面,从朋友圈和新闻中,也会发现药企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跳槽频率加大。分析原因,药企生存环境变了,医药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形态加大了变化的振幅,诱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共识”出现裂缝。

2018年,市场环境对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稳定性的影响有可能还会加大。首先是政策气候的进一步变化;二是金融领域“防风险”攻坚战的展开,会使某些企业因为现金流问题而调整战略步伐;三是医改将从医疗机构及零售终端、渠道、制造、原料供应等多维度推进主渠道壮大;四是跨界资本对医药行业的高增长虎视眈眈,各种重组难免搅动人力资源。

价值衡量

人力资源的价值衡量并不容易,但可以经由绩效达成和战略落实来评价,可以经由资本市场的估值来体现。一次超出行业认知的并购估值,其背后的逻辑七成在企业的核心团队;一个超出行业认知但日后被证明英明的并购案例,投后为其投资决策不断加分的要素,超过七成是这家企业的核心团队保持了稳定。

大家都知道人才重要,但只有少数企业懂得如何让企业人力资源增值。笔者所经历的80%以上的咨询项目,看到的是企业将重心放在业绩督导和战术创新上,放任人力资源持续贬值不自知。

提供最佳工作岗位、优化培训机制、努力满足员工薪资需求、建设有效晋升通道、不断进行薪酬绩效管理变革……人力资源贬值的企业用尽各种办法,诸如员工离职率高、管理团队不稳定、劣币驱逐良币、战略难落地、绩效目标不断落空等,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改观。几乎所有员工,尤其是管理者,在招聘时刻企业坚信选择的都是“人才”,入职早期还能够让企业感觉“选对人了”,可再过不久,一些“人才”要么被庸俗化,要么与组织分裂、摆尾跳槽,和招聘时双方的“共识”大相径庭。

几乎所有的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经理都认为,员工稳定是人力资源增值的基础。员工稳定,容易实现文化协同,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岗位战略匹配度高,员工社会资源与企业社会资源可以形成强共振,减少因人员离职导致的沉没成本和各种风险。尤其在劳动技能上,与战略匹配度更高,对绩效与战略都是正效应,自然就是人力资源的增值。

相反,员工离职率高,队伍不稳定,团队氛围、执行力都将大打折扣,一系列负面因素积聚,这便进入了人力资源贬值通道。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在医药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趋势下,如何稳定队伍,使企业人力资源步入稳定增值的上升区?

增值与贬值的基本逻辑

只要是管理者,不论是总经理还是部门主管,不论是营销还是生产、财务、发展部门,都有必要了解人力资源增值的逻辑(详见图)。

图中,药企人力资源价值变化演绎模型是“企业运营管理优化项目”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战略、组织、营销、运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咨询诊断时离不开的利器。模型的两侧表达了人力资源贬值与增值的通道——当员工对企业“信赖”时,人力资源价值的指针便指向增值通道;当员工对企业的认知趋向“冲突”时,人力资源价值通道的指针便指向贬值。

基本框架

很多企业留人的方法集中在上图金字塔几大模块的某个环节。比如商业模式模块中的“利益分配策略”、中长期激励机制模块的“股权激励”“晋升通道”和战术模块中的“培训”等环节,这是碎片化的,缺乏总成系统的认知和体系上的保障。

以上模型是实现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总成结构。比如员工小王的“成就感”是以“信赖感”为背书的,这种信赖感不仅来源于小王对企业的信赖,还包括小王也认为企业对他是信赖的,两种信赖感要素的交互点就是绩效。

在众多“小王”的绩效基础上,企业实现目标,小王实现个人回报。很多企业依据马斯洛理论,在小王当期薪酬的基础上,为其设计个人晋升或股权激励措施。但没有总成系统设计和体系保障的企业,在员工小王们看来,不论是个人当期回报还是中远期承诺都难以实现,他的内心便与企业发生了潜意识的冲突,这种冲突早期表现为喜欢提意见、焦虑、消极,然后是牢骚抱怨,继而是对抗甚至离职。

员工小王们或许并不清楚问题的本质,但直觉认知是公司管理混乱。公司也委屈,认为对员工是真诚的,制度健全,管理抓得细,但就是不出业绩,效率低下,留不住优秀员工。从模型的逻辑框架可以找到答案:可能是企业文化和发展逻辑有问题,可能是竞争壁垒没有为员工成长提供空间,也可能是商业模式没有打通。当然,中长期激励的设计和战术问题也很重要。更多企业在金字塔模型下面的三个模块,往往是问题的“要点”集中区。

企业文化与发展逻辑

所有伟大的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有一部分核心成员,拥有对目标坚定的信仰。推动更多的人,与核心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信仰,建立明确的企业文化导向和足以支撑信仰的发展逻辑。

用文化和逻辑激发员工潜意识中的“伟大”基因,从而实现持久推动的“核能源”。医乃仁术,药乃仁物。持有“因为自己对产品与服务价值的高度认同,才向社会向他人推导施行”的,是建立事业自信的基础;持有“在做事造物的专业性方面追求至精至微、精益求精”,则团队慢慢会向精致和精品发展。

企业文化和发展逻辑不仅体现在文化认知和理论认知上,还包括道路认知和实证过程管理。一旦企业建立了与员工信仰相一致的企业文化和发展逻辑,便是打不垮、拆不散的组织了。

演绎模型各模块应协同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赢得独立的发展空间,拥有竞争壁垒的企业竞争格局,对员工发展认知是一种激励,对文化与发展逻辑的绩效实证是一种支持。

有了独特的技术和竞争壁垒的企业,未必能够赢得市场,其主要问题多是因为商业模式没有打通。

看到别的企业这样做成功了,你也采用这个商业模式却不灵,为什么?有商业模式是一回事,商业模式是否打通是另一回事。

从更多的案例看,并非成功者的商业模式不适合你,而是你没有如成功者那样打通商业模式,用的是皮毛。商业模式打通后,中长期激励就发挥格局和势能的构建价值,因为员工不是仅仅考虑短期回报。中长期激励方式很多,比如股权激励,说起来都懂,但精巧的设计所产生的效果和风险规避说道很多,需要认真对待。当员工既考虑当下又和企业一样有关注战略脚步时,战术便不仅仅是为了当期输出绩效的动作,而会成为发挥启动一系列能源裂变、聚变的发动机。

五个模块逻辑关系打通,则相互勾兑,环环相生,妙趣横生,员工对企业充分信赖。

如此,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让生存的意义升格为人生使命、社会使命,不是文化宣讲和喊喊口号便可以实现。优质人力资源氛围的形成,企业人力资源步入升值通道需要科学逻辑和必要道法。进入这样的升值通道,便是一群有信仰的医药人做一件伟大的事业,政策环境变化不论怎样变化都不怕,越是环境变化,可能越对这样的企业有利。反之,哪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容易诱发冲突,让企业滑入人力资源贬值通道。

TIM图片20180823200336.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