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流感疫情引发中药产业思考

发布时间:2018-08-01 16:30:22作者:梅松政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段时间以来,流感肆虐我国大江南北,中药材在流感治疗的应用上备受关注。作为一名中医医师,笔者对此次流感疫情导致的中成药、中药运用现象有几分不安。

不按中医理论辨证用药

流感初期主要症状是恶寒、发热、全身酸痛,逐渐转变为咳嗽、痰多等。于是,很多药店及部分基层医生,推荐患者使用银柴颗粒、小柴胡颗粒、风寒感冒颗粒、风热感冒颗粒、九味羌活丸、双黄连颗粒、清开灵颗粒等中成药,甚至有的患者被推荐使用多种中成药。

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要么按照说明书标明的适应证“对症治疗”,要么根本不看说明书,完全遵循医生(药店人员)的医嘱。从一些服用中成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前来就诊的患者所描述的服药情况来看,多数人服用中成药是不按照中医基本理论辨证论治使用的。比如,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包括风寒、风热、暑湿等证型,若风寒感冒患者使用风热感冒药物,或反之用药,则容易加重病情。

中西药混用“一团乱”

部分门诊医生给流感患者开的处方包括抗病毒颗粒、清开灵颗粒、双黄连颗粒等中成药,同时还开有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或氨基糖甙类等抗生素药物。一名3岁流感患儿曾在某县医院开的处方就包括清开灵颗粒、头孢克肟颗粒、肺力咳合剂、氯雷他定颗粒,患儿服用2天后,症状未见好转,咳嗽加剧。笔者询问得知,医生嘱家长将几种中成药颗粒与头孢克肟颗粒、氯雷他定颗粒在一个容器内混匀,同时给患儿服用。

而在流感期间,将中成药与西药混合运用现象则更为普遍。实际上,中西药在一个容器内同时合用现象存在很多风险,尤其是对婴幼儿、儿童患者。比如,清开灵颗粒包含了10多种中药,假如将它与阿莫西林颗粒同时服用,清开灵颗粒中的某一中药成分与阿莫西林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出现过敏时,又如何判断是因阿莫西林过敏,还是因清开灵中某一中药成分过敏?

需求量猛增对策

在基层,流感期间用药不仅是中药、西药、保健品混合运用“一团乱”,还有用量和用药品种繁多。据观察,有的患者一天要用10多种药物,若是加上服用中药治疗,一天可能要用数十种药物,包括中药、西药、中成药等。泛滥用药成为流感期间的一道“风景”,折射出我国民众规范用药意识淡薄。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中,中医治疗篇将流感分为风热犯卫,热毒袭肺,毒热壅肺,毒热内陷、内闭外脱,气阴两虚、正气未复5个证型,每个证型都有相应的中成药选用,如风热犯卫型选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等。

从诊疗方案中看出,板蓝根制剂类被“排除”在建议用中成药名录中,这让人想起2003年“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制剂销售一空现象。想必,此次流感疫情在一些地方同样会导致某些中成药产品销售一空现象,这就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种特殊现象——当某种流行性疾病爆发时,总有一批中药产业“火起来”,这种现象或多或少制约着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中医药的生存法宝实际上不是产品价格便宜,而是通过辨证论治,选用更便宜有效的方药。然而,当流行性疾病爆发时,总有一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价格不知不觉“涨起来”。毫无疑问,是由于临床运用量需求过大,拉动该产品“供不应求”造成的。不过,有时也难逃被抬价可能性。

笔者认为,中药产业相关企业不该仅看到流行性疾病爆发时的需求量猛增,应该重视需求量猛增背后的对策。其中,重视产品原料储存和应对销量猛增后的短缺应急机制不可或缺;临床医生不能固态化向患者运用中成药、中药处方,应随时观察患者使用后的疗效,随时根据相关药品价格变动,灵活辨证调配其他药品;相关部门应该建立流行性疾病爆发后的中药饮片相关产业应急机制,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某些产品市场动态,确保市场价格的稳定。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