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滴水将穿石 长处方或改变药品终端格局

发布时间:2018-07-30 16:26:27作者:点苍鹤来源:医药经济报

媒体报道,北京市去年累计签约长处方居民超过1万人。与北京市超过2000万的常驻人口相比,这区区1万人不到一个零头,宛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过,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这意味着一些常见常用的慢性病品种通过长处方携带2个月的用量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处方药市场利益将要调整,格局巨变在即。跟不上形势的企业或将被淘汰!

长处方逐步完善

其实早在2016年7月,北京市卫计委、市发改委等多部门就出台文件,提出满足条件的四类慢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今后可在社区开具两个月的长处方。但当时苦于大医院和社区的用药目录还未完全打通,并且社区的硬件条件有限,难以储备与大医院等量的药品,有好政策,但患者还一时难以体验。

直到2017年4月8日医药分开后,再次明确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类慢病患者,符合条件的可以在社区医院享受两个月的长处方便利。条件包括:有明确诊断并提供二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书或门诊/住院病历;已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和“申请长处方知情同意书”并能遵照执行;长期服用长处方药品范围内同一类药物,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或可以两个月内居家用药治疗。

患者满足上述条件后,执业医师要按照《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临床诊疗规范要求提供长处方服务。

签约居民在就诊交费后,处方经药师审核无误即可回家等候配送。医药公司专业人员将在48小时内将药品配送到家,配送流程在居民手机APP上可实时查看、全程追溯,签约医生可通过手机APP对患者进行相关药事服务。

从上述长处方开出的过程来看,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一是处方起点在大医院。长处方尽管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出,但处方的起点依然在二级以上医院,患者首先得在大医院就医并提供相关诊断证明。

二是要求在社区签约及完善相关档案资料,换言之,必须要与社区建立基础的关系。

三是某种同类药品适合在社区治疗和家中康复。这隐藏着一个可能——大医院首次开出处方后回到社区继续用药,可用原来的品种,亦可选择同类品种。

处方外流直接呈现

那么,长处方的实施,将对医药利益相关方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是处方下沉。以北京公布的数据为例,通过医药分开的政策、特别是长处方及医保的作用,吸引患者到基层就医,分级诊疗趋势显现,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三级医疗机构诊疗次数下降12.1%,二级医院下降3.4%,一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上升了15.3%,其中,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北京核心城区一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量上升了20%至25%。

其次是医院推广的布局要调整。二级以上的医院既然还是处方的起点,那么大医院的学术推广还是很重要,但是,对于某些不擅长学术推广,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做学术的厂商而言,根据前面的分析,应该尽快将资源集中在社区,通过长处方作为纽带进行终端拦截。

这也将导致终端竞争的启动。基层社区有零差价销售药品,并且有长处方+医保作为稳定患者(客源)的手段,将会大大挑战社会零售药房。处方外流的流向,并非一定、单向留到药店,甚至零售药店反而在各项政策的作用下踩空处方外流的机遇。

预计最先抢到蛋糕的是商业配送公司,之后是掌握医院资源(医生、HIS、处方)的移动医疗公司,特别是已经做好铺垫和布局的机构。

商业及互联网医疗公司本质上是渠道,一个线下,一个线上,或者说一个收益在今天,一个获益在明天,明天两者会交融,不分彼此线上与线下。但商业公司现在是扩张的好时机,除了药房托管外,连接社区及患者是另一商业模式,今天是长处方,明天就是更多的处方外流,谁能胜出,要看传统商业和移动医疗公司哪个布局更优,动作更快。

除了北京以外,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在实施长处方,这是一个趋势,同时也是处方外流表现最为直接的呈现方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