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互联网+”托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发布时间:2018-03-20 11:40:23作者:黎东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在互联网深入社会与生活每个角落的今天,有了互联网+的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走得更远更好。

在我国,家庭医生从无到有,说明新医改取得了重大成就,从各地签约的数据就可看出。但是,与其关注有多少居民拥有了家庭医生,不如好好思考一下签约后家庭医生如何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互联网深入社会与生活每个角落的今天,有了互联网+的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走得更远更好。

中国特色

在我国,家庭医生是个新生事物,家庭医生有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大众不甚了解。

家庭医生在欧美的需求非常广泛,家庭医生被誉为国民健康的第一守望者。在美国,95%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医生。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家庭医生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将每年的519日定为“世界家庭医生日”,以此彰显家庭医生在全球医疗系统的重要角色。作为国民健康的第一守门人,他们为居民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全方位医疗服务,涵盖预防、诊疗、保健、康复等各个领域。

家庭医生制度须结合国情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我国,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首先应强调团队性,团队必备成员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还可以吸收中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社(义)工等成员加入。重点签约对象包括老年人、儿童、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慢性病患者、残疾人、慢性病高危人群。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健康咨询、心理疏导、疾病预防、免疫接种、用药指导、不良生活方式干预等。

引入互联网+

客观地说,互联网并不能直接创造新的医疗资源,但可以对已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与再分配。互联网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无限的可能:一是能使人们利用医疗资源更加便捷和充分。互联网可以让病人不出家门就能够得到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咨询。二是有助于管理慢病,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网络去管理、治疗、观察患者,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下更好地开展工作。三是拓展了“医患”的公共空间,改变了患者参与医患互动的模式,医患之间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中实现互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看病。四是互联网让患者的问题在网络上就能得到家庭医生的及时回复,使小病得到及时解决,大病能够及时发现。互联网借助家庭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够帮助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提升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的行为能力,获得长期、协同的健康照顾。

签约不能只是形式

为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政府推出了系列政策,签约式服务是其中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均制定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具体时间表。以广东省为例,“2016年底与重点人群签约率不低于50%左右;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签约只是形式,真正发挥作用才是目的。

当有报道称我国已有5亿以上人口有了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时,各方反应不一。如果说,签约率是政策所要求,那么,服务才是真切的感受。如果出现“签而不约”、“为了签约而签约”、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低下,那就容易被诟病了。

根据国外成功经验,签约家庭医生一般是全科医生,而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正是制约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症结所在。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足,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差距。另外,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也是制约老百姓签约的重要原因。在签约服务的过程中,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够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导致居民获得感还不高。

短期内,无法解决全科医生短缺的问题,但如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还是能做得更好一些的。

可以做的是:首先,充分评估互联网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中的作用,做好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使互联网真正助力居民健康管理。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医疗空间无限拓宽的便利,让家庭医生永远在居民身边,时刻监测着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回答着居民的健康问题。再次,制定激励机制,让家庭医生有合理的薪酬,让其愿意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懈努力。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便利,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人人了解家庭医生、人人信赖家庭医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