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贸易暖风拂面

发布时间:2018-03-19 16:19:03作者:柳燕(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2017年中药进出口同比增长8.25%

2018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我国医药外贸全年实现12.64%的大幅增长,再次迈入两位数增长区间。其中,中药贸易同比增长8.25%,虽略低于医药贸易整体增速,但已成功扭转下跌颓势,行业全面回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为51.97亿美元,同比增长8.25%。其中,出口额为36.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较2016年同期9.13%的跌幅,增速喜人;进口额为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06%,远超201614.50%的同比增幅。

中药类商品进出口成绩单

1.出口稳步提升

2017年提取物、中成药出口业绩“翻红”,进入正增长区间;中药材及饮片、保健品增速虽仍为负数,但降幅已大大收窄。

具体来看,占比最大的提取物2017年业绩明显好转,成为拉动中药出口整体上行的主要因素。提取物出口额占中药出口总额的55.22%,2017年出口额由201610.93%的负增长调整为4.33%的正增长,出口量降幅由2016年的14.29%收窄为4.15%。值得关注的是,植物精油类出口尚未完全恢复,但是重点目标市场美国保持了稳定增长。

中药材及饮片全年出口额为11.39亿美元,降幅收窄为2.23%。中药材及饮片回暖的主要原因是出口数量增长,出口数量同比增长9.51%,表明国际市场对中药材及饮片的需求正在稳步恢复。

中成药作为我国中医药代表,经过各层面的一致努力,2017年出口成绩喜人,全年出口额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3%,与2016年同期13.94%的降幅迥然不同。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出现领涨。

2017年保健品出口额为2.4亿美元,下滑幅度由2016年的13.22%缩减至3.35%,保健品出口增长负增长主要是出口数量下降使然,全年出口数量4.34万吨,同比下降24.84%

2.进口创近五年新高

2017年中药类商品进口额为15.57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6.06%,创近五年来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提取物进口额为6.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04%,进口数量4.03万吨,同比增长29.08%,主要是甘草制品及色素类产品进口所驱动。如甘草酸粉进口数量同比增长28.35%,甘草液汁及浸膏进口数量同比增长32.60%,而色素类产品进口数量同比增长高达125.90%

中成药去年进口额为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37%,增长原因为价格拉动,2017年中成药进口价格同比增长30.50%。不过,中成药进口数量有所下降,全年进口量为2.64万吨,同比下滑12.36%

中药材及饮片一改往日低迷态势,2017年进口额为2.61亿美元,同比上涨29.69%,较往年同期下跌15.84%,可谓实现了大“逆转”。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有乳香、没药及血竭、西洋参、鹿茸、姜黄等,增幅均超过30%

2017年保健品进口业绩颇为惹眼,进口额为3.23亿美元,同比增长69.51%,进口数量为5.59万吨,同比增长61.20%2017年蜂花粉进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进口35吨,同比增长5760%。而鱼油、蜂蜡、燕窝等进口也表现不凡,进口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0%

3.出口市场格局微调

2017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至179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依旧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我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中药出口额达到21.11亿美元,同比微增0.99%,占我国中药出口额的58.01%

从具体国别来看,美国跃居我国中药出口第一大市场。2017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5.80亿美元,同比增长8.94%,占我国中药出口的15.95%。对美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主要是植物提取物,占比达78.63%

日本为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二市场,全年表现平平,2017年出口额为5.22亿美元,同比微增0.81%,占我国中药出口的14.33%。虽然我国对日本中药出口数量增长14.66%,但是出口价格出现12.08%的下降,使得整个出口市场黯然失色。日本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重点出口市场,这一市场运行态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中药材企业出口的信心。

连续多年稳居魁首的中国香港地区滑落至第三的位置,2017年对其的中药出口额为4.62亿美元,同比下滑12.54%,占比进一步萎缩至12.70%。另外,2017年对中国香港地区的出口数量和价格也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4.58%8.34%。中国香港地区霸主地位易主原因是其转口贸易优势丧失,越来越多的采购商倾向于产地直接采购。

中药各商品进出口“琅琊榜”

中药贸易整体扭转下跌颓势,但各大类商品表现不同,以下对其进行具体梳理。

1.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低谷徘徊

2017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11.39亿美元,同比微降2.23%,较2016年同期3.13%的降幅略有好转。其中,出口数量22.35万吨,同比增长9.51%,出口均价为5.10美元/公斤,同比大幅下降10.72%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前10大品种分别为:人参、枸杞、肉桂、红枣、茯苓、冬虫夏草、半夏、当归、党参、西洋参。

其中,仅肉桂、冬虫夏草、当归、西洋参出口额有所增长,其他大类均不同程度下滑,且下滑幅度多在两位数。如:人参出口额为1.12亿美元,同比下滑22.63%;茯苓出口额为2916万美元,同比下跌20.36%;党参出口额为2394万美元,同比下跌30.43%等,上述大宗品种的下滑均系价格所致。前十大品种中,唯一差强人意的是冬虫夏草,全年出口量为1006公斤,同比增长58.68%,出口价格为27599美元/公斤,同比增长57.29%,出口额为2776.53万美元,同比增长149.58%,贵细药材出口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

亚洲地区为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主要市场,其出口量占我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总量的85.83%。从具体国别(地区)来看,日本、中国香港、韩国、越南、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美国、德国、印度、泰国为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前十大市场。

2017年日本超越中国香港地区,成为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全年我国对日本出口额为2.47亿美元,同比下降6.27%,占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总额的21.67%;中国香港地区位居第二,所占份额已由2016年同期的36%萎缩至21.55%,全年出口额2.4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28.70%。香港地区作为中药材及饮片转口贸易的集结地,其地位日渐式微。

东南亚市场表现不俗,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均跻身至前十大市场。尤其是越南,从2016年排名第八位迅速蹿升至第四位,对其全年出口数量1.39万吨,同比激增261.15%,出口金额1.12亿美元,同比增长398.60%2017年越南对肉桂、枸杞、黄连、半夏等中药材及饮片需求量猛增。

2.提取物出口业绩逆转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提取物出口额为20.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3%,成功扭转2016年同期下降10.93%的不利局面,出口量达7.97万吨,降幅也由14.29%收窄为4.15%

在出口品种方面,排名前十的品种为甜菊叶提取物、桉叶油、薄荷醇、辣椒色素、万寿菊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银杏液汁及浸膏、越橘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芦丁提取物,其总出口额将近10亿美元,占提取物出口的50%。其中,甜菊叶提取物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桉叶油、薄荷醇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从国别(地区)市场看,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西班牙、韩国、印度尼西亚、德国、印度、马来西亚、法国为提取物出口前十大市场。美国的霸主地位依然稳固,2017年我国对美国提取物出口额为4.56亿美元,同比增长8.86%,占总出口额的22.70%,出口产品主要是甜菊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类产品。排名第二的日本,我国对其出口主要品种为汉方药浸膏、甘草盐酸类、薄荷醇、芸香苷等,出口额同比增长8.6%,达2.36亿美元。排名前十的市场中,大部分保持了稳定增长,只有韩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口有小幅下降。

3.中成药出口由跌转升

2017年我国中成药出口额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3%,较去年同期提高24.97个百分点,整体形势由跌转升,表现良好。不过,中成药目前在中药产品整体出口额中占比仅为6.87%,相对于原料类产品仍处于弱势地位。

具体到单品种,中成药出口最大的品种为安宫牛黄丸,其次分别为片仔癀、清凉油和云南白药。中国香港地区是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市场,占据中成药出口40.21%的份额,2017年由于价格的上涨提振了整个出口业绩。在中成药出口的前十大市场中,仅有日本、澳大利亚出现小幅下跌,其余八大市场均保持了旺盛需求。尤其是德国,我国对其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2389.38%,达545.97万美元。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市场需求也持续增长,同比增幅分别高达84.37%26.77%30.11%,值得欣喜。

4.保健品进出口冰火两重天

2017年保健品的出口不甚乐观,全年出口量下降24.84%,由此带动出口额同比下滑,保健品全年出口额仅为2.41亿美元,下滑3.35个百分点。与之不同的是,保健品进口迎来爆发式增长,进口额为3.23亿美元,同比增69.51%。印度尼西亚、秘鲁、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美国为保健品进口的前五大市场,占据我国保健品进口80%的市场份额,其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燕窝、鱼油和蜂蜡等。

市场7.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