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研发 > 正文

深肌松改善术后转归,挑战新一轮医保目录更新

发布时间:2019-06-04 16:46:18作者:胡睿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的进程正在加速。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重点医院外科治疗技术、麻醉科室建设基本与西方国家接轨后,各类外科手术的质量和数量有了快速的提高。

数据显示,近十年,随着ERAS(快速康复)理念和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推广,ERAS对患者、医生乃至病房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一篇文章介绍过,ERAS诞生20年来,解决了医保支付中最难的两个问题:第一、降低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第二、降低医院院内感染。

近日,记者在“麻醉深肌松媒体分享会”上获悉,被麻醉医师称之为“肌松拮抗利器的全球首个特异性结合性神经肌肉阻滞拮抗药物”已经大量应用临床,且大大帮助患者改善患者的术后转归,不仅引领麻醉进入了更为精准的时代,也较好的实现了ERAS多学科协作的目标。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叶铁虎教授指出,目前已经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深肌松对腹腔镜手术有益。同时相关指南和共识推荐,在腹腔镜手术中达深肌松状态,能获得更佳的手术窥视和操作空间,降低气腹压、减少和避免腹内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对腹壁的压力伤,有利于加速术后康复。

肌松残留比值<0.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有超过4500 万住院手术,手术量逐年增加将进一步带动麻醉药物需求的攀升。据IMS全国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百床以上医院麻醉用药市场销售额为163.7亿元,占总体市场的2.9%。同比增长17.2%。从分类占比来看,全身性麻醉剂占整个麻药市场的47%,麻醉性止痛药占比低于全身性麻醉剂,市场占比32%

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医院需要不断地提高效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患者术前的等待时间。而ERAS的理念是一种围手术期处理程序的创新概念,指通过全面优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治疗方法,采取一系列新措施,最终实现外科手术的少疼痛和低风险,治愈患者,并实现快速康复。术后有效镇痛早期下床早期进食病愈提前出院等都是患者对ERAS最直观的体验。

叶铁虎指出,手术或急救时,必须实施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和其他许多体内操作。即使在麻醉的情况下,这些操作仍然会引起患者骨骼肌不自觉的强烈收缩,给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如果强行操作,有可能会损伤患者的机体组织与器官,不仅对抢救和手术都不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他指出,麻醉过程中常存在两大问题:术中知晓和术后残留。目前,术中可能发生的患者知晓,通过监测麻醉深度基本可以解决,肌松残留的问题则一直到特异性肌松拮抗剂的出现来得到较满意的解决。在这之前,各国对肌松残留的调查并不乐观。

英国一项调查肌松药手术后残留问题的报告显示,使用中度肌松药,术后的残留肌松作用发生率是在50%—64%之间。2015年,中国做了一个多中心、大样本调查,一共调查了1571个做四个小时以内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发现在气管拔管时,有57.8%的病人有肌松残留,这个比例在全球是不低的。

叶铁虎教授指出,肌松残留作用是术后早期各类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可能造成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肺部并发症增加,二氧化碳会潴留,会发生缺氧,还会造成颈动脉体缺氧、受到抑制,进一步加重缺氧,严重的话,会造成呼吸停止。目前以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0.9作为肌松残余的诊断标准。

拮抗剂破解残留难题

拮抗是一种物质(或过程)被另一种物质(或过程)所阻抑的现象,包括代谢物间或药物间的拮抗作用。2种以上物质混合后的总作用小于每种物质分开来的作用之和也称为拮抗作用。药物可解毒或可抵消处方中主药的副作用也称为拮抗作用,一种微生物活动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也称拮抗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肌松剂和肌松拮抗剂的关系,可以用相爱相杀来形容”。相爱,是因为没有肌松剂,就不存在针对它的拮抗剂;相杀,是因为肌松剂作用于神经和骨骼肌的连接处,赖着不肯走,而肌松拮抗剂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把赖着不走的肌松剂带走。

各国医学界已充分认识到麻醉中肌松拮抗剂的作用。我国指南中强调,在应用肌松剂后应进行常规拮抗,并明确指出除非存在明确指征,患者可以不需要常规拮抗的情况下,一般都需要进行常规拮抗。这一点,欧洲的指南要求更加严格,以解决肌松残留问题。

特异性肌松拮抗剂获批在中国应用前,医生用的是传统的肌松拮抗剂,副作用较多,且对深肌松无效,无法挽救困难气道,临床应用时有诸多顾虑,导致很多医生不愿意在手术中使用深肌松拮抗剂。特异性肌松拮抗剂则极大地弥补了临床上传统肌松拮抗剂的不足,如果遇到困难气道,可以说,它就是患者的救命药。

世界麻醉学顶级教授Miller教授明确指出,特异性肌松拮抗药能改变临床麻醉的做法和思路,它三分钟之内就终止甾类肌松药的残留作用,能提高肌松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效能,能够充分地为外科手术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有了特异性股松拮抗药后,诱导不能插管和不能通气的情况得到极大改观,实现了现在腹腔镜手术、微创手术要求的深肌松、低气腹压的做法。

微创手术应用量大

现在,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及可视化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这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保证手术术野绝对静止是重要前提,而要达到这一前提最简单方法是:除了保证其他麻醉管理要素,就是实施深肌松麻醉。

叶铁虎指出,精准医疗,就是把临床医疗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准确,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正确选择并精确地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包括基因治疗和大数据应用等重要内容。这跟传统个体化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治疗效果。

精准医疗在麻醉科中的应用,使过去主要依靠经验的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了现在依靠科学更个体化、更精准化的麻醉模式。例如,麻醉深度的监测,即在精准的监测下将麻醉深度调整到可控范围内,进而合理的调整药物用量。此外,精准麻醉还要做到使患者能够迅速进入麻醉状态,同时在必要时又可迅速使患者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对特定部位的精准麻醉,这就是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如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胰十二指肠手术、病态肥胖的减重手术等。在这些手术中,如果不做深肌松就意味着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能心无旁骛的轻松地对病变部位进行手术,手术的时间就会延长,对其他部位的压迫和创伤也会增大,最终影响患者康复。

特异性深肌松拮抗剂、舒更葡糖钠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医生在术中不用再过于担心因为肌松药物在术后的残留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因此,使得麻醉科医生在管理这类患者时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在微创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深肌松拮抗剂还可以实现手术的快速周转。例如在眼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需要精细操作的手术中,都需要患者绝对静止不动,且这类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