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热点 > 正文

阿斯利康、默克、诺华等持续加码中国,这次为什么看中“供应链本地化”?

发布时间:2024-03-30 08:33:24作者: 刘晓梅来源:

跨国药企(MNC)正在用实际行动加大中国市场布局力度。


近日,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CEO)苏博科(Pascal Soriot)在博鳌亚洲论坛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正在中国增加投资,以期在中国建立独立的药品供应链,满足中国市场对高质量药品的需求。


全球市场机会稍纵即逝,提升内部体系的决策效能,加大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稳定,越来越多的MNC选择在中国增加投资并加强研发合作,力求更敏锐地捕捉区域市场机遇。

行业分析指出,近年来持续变化的全球市场政策和产业格局,引发人们对全球供应链的密切关注,加强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也成了MNC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的庞大市场规模为跨国药企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强化供应链本地化
跨国药企加大在华投资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呈现出本土化与国际化双向趋势。这些企业不仅在中国市场上深耕细作,还通过国际化战略将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全球。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7万亿元。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跨国药企的关注和投资。

如今,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本土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以及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本地化投入,跨国药企在华战略布局已经步入新阶段。

苏博科表示,中国在公司全球制造业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阿斯利康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

去年3月,总投资4.5亿美元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青岛高新区;8月,阿斯利康又追加投资2.5亿美元,增加罐装生产能力和新的吸入气雾剂包装生产线,推动青岛工厂成为阿斯利康全球药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今年以来,短短三个月不到,阿斯利康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布局进一步扩大:

3月1日,阿斯利康宣布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投资合作协议,将在无锡高新区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药物工厂,为其小分子药物实现从制剂到包装的生产。

3月2日,阿斯利康在中国研发日上宣布,上海已从全球研发中心全面升级为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中国在阿斯利康的重要性再次提升。

同样加码投资中国市场的还有德国默克(Merck KGaA)。

过去十年,默克加码投资中国市场,重磅投资约55亿元人民币,在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广州等地相继建立工厂、实验室及创新中心,并与本土合作伙伴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协议。

去年6月,在默克进入中国市场90周年之际,再次宣布投资约7000万欧元扩建其南通生命科学中心。此次扩建将大幅提升产能,每年可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数千吨用于质控和检测的高纯度试剂。该项目计划在2026年投入运营。

投资者观点认为,面对全球供应链的机会和挑战,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投资建厂有着非常明确的强化供应链稳定需求。在全球医药产业链版图中,中国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还是亚洲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自然成为跨国药企布局供应链的重要选择。


MNC中国业绩排名出炉
“前三甲”分别是谁?

基于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中国市场在全球医药产业中地位的提升,众多MNC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将“重仓中国”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近期,随着全球药企陆续披露2023年财报,各家公司相继披露2023年中国区业务收入数据,默沙东中国区营收已经超越阿斯利康,成为中国区营收最高的跨国药企。

注:1)默沙东和罗氏的营收只包含制药业务;2)2023年平均汇率:1欧元=1.0935美元,1瑞士法郎=1.1177美元,1丹麦克朗=0.1454美元;3)增幅按固定汇率(CER)计算

过去一年,默沙东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和策略得到了积极回馈。默沙东通过不断推出新的原研药产品,以及与本土公司的合作,成功地抓住了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2023年,默沙东的制药业务收入为535.83亿美元,中国区贡献67.1亿美元,占12.5%,成为2023年中国业绩表现最好的MNC。


阿斯利康在中国区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一直以来,阿斯利康被视为“最懂中国的MNC”。2023年财报显示,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58.76亿美元,同比增长7%。虽然阿斯利康在业绩比拼上输给了默沙东,但它仍是中国业绩占全球营收比重最高的MNC。

诺华在2023年全年的营收45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中国市场的卓越表现。2023年全年,诺华在中国区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

诺华在中国的投资和合作是其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23年12月,诺华宣布计划投资超过6亿元人民币在浙江海盐设立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旨在加快将创新型放射配体疗法引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

跨国药企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并将其战略重心转向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一战略转变不仅有助于跨国药企抓住中国市场的增长机遇,也有助于推动全球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将继续深化,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