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热点 > 正文

连线(三) | 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赵维纲教授:疫情下的糖尿病管理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15 18:28:44作者:张松来源:医药经济报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加速扩散,战“疫”大考何时收官仍是未知数。由于血糖长期处于高位,糖尿病患者抵御病毒感染的能力薄弱,糖尿病成为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合并慢性疾病之一。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糖友如何科学管控血糖?饮食注意哪些细节?应对变化如何调整服用降糖药?《医药经济报》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赵维纲教授为糖友们释疑解惑。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赵维纲教授  

糖尿病易感缺乏直接证据  

“医药经济报:对于患有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是否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赵维纲:严格地从科学角度来看,目前仍缺乏直接证据。前段时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较为早期的临床数据显示,在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约有20%,结合普通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0%左右,提示糖尿病患者有可能更容易感染上新冠病毒。但该可能性尚不能确证,因为还缺乏暴露机会和强度的直接数据。新冠病毒作为一种新病毒,很大可能对整个人群都是易感的。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或出现急慢性并发症时抵抗力、免疫力及承受力会更差些。在血糖偏高时,有证据表明患者更容易患上诸如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皮肤感染及不易愈合等疾病。因此,面对外源病毒侵袭,糖尿病患者可能较为易感。  

“医药经济报:如果糖尿病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将给患者带来哪些严重影响?对这类患者的血糖管理上会采取哪些治疗方法?”  

赵维纲:这要分几个层级来看,如果糖尿病患者并无急慢性并发症,仅仅是血糖问题,新冠肺炎作为严重打击,机体受到应激,会使得患者血糖升高不易控制,甚至会诱发酮症酸中毒或者其他急性并发症。如果患者存在慢性并发症,比如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等,因为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本来就弱,该情况下会雪上加霜,可能会给后续治疗带来新挑战,治疗起来会比非糖尿病人更为复杂,预后更为凶险。比如血糖控制不好,感染反而会加重,甚至会继发细菌感染。由于高糖利尿,会有大量水份丢失,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重要脏器代偿能力不足,加大衰减可能,危及生命。  

在治疗上,最重要的是密切监测血糖和酮体,这两点对患者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的下降速度都会影响到其神智和全身状态,要注意兼顾血糖波动和管理。根据血糖或酮体的反馈信息,对相关治疗作出对应调整,否则会出现较大偏差。这类人群的血糖推荐按照住院重症病人的状态来维持,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控制在6-10mmol/L,也可适当放宽为6-13.9mmol/L。如果不在此范围内,要及时调整,如过低要增加补糖量、过高要增加胰岛素剂量。  

加强监测,依据变化调整饮食用药  

“医药经济报:疫情之下,大多数群众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取居家活动,生活状态较往日有所不同,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有何建议?”  

赵维纲:居家隔离期间,活动强度、作息时间肯定不同以往,获取食物的丰富性会受到场地或场景限制,饮食也会出现较大变化,这两者都是直接影响血糖的因素。另外,该阶段由于不能交流、社交、工作、上学等问题产生的压力和情绪也会影响到血糖。  

糖尿病是一个长期伴随的慢病状态,需要长期稳定控制和管理,而在疫情期间,出现的突出问题就是“变化”,出现变化就要了解变化。首先需要加强血糖、血压、体重等方面的监测。只有做好监测才知道变化在何处,比如体重增加或减少,会直接影响患者饮食和运动情况的指导。在监测血糖之后,如果发现新的规律或特点时,就要对服用的药物相应地做出调整。比如原来餐后血糖偏高,现在可能餐后不高而空腹偏高,或作息时间即生物钟发生改变,提示药物剂量、种类、使用时间等可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医药经济报:疫情居家生活期间,部分患者在家纷纷开始展示厨艺,那么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哪些细节?”  

赵维纲:厨艺好的食物,并不一定是升血糖的食物,厨艺本就是提倡糖尿病患者做的功课。糖尿病患者讲究最为科学的、健康的饮食,而不是简单地限制饮食。科学饮食实际上就是要达到精细和更高的要求,包括进食总量、种类均衡和对血糖影响等因素。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正好有时间来探讨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平时忙于工作学习,可能没有功夫去了解喜欢吃的食物及其不同的加工对血糖产生多大影响,不妨此时间做些饮食的功课,比如,通过检测血糖,了解新食物或新做法对血糖的影响,以后就会对该种食物有个正确的判断。另外,不能只盯着一样食物食用,要经常更换,注意食物的丰富和多样性。糖尿病患者对任何食物都要适量,养生讲究中庸,不可过度过量食用。  

“医药经济报:全国多地在疫情时期已经将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处方用药量放宽至三个月,糖尿病患者居家管控血糖有所保障。那么在降糖药的服用上,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赵维纲:放宽慢病患者长期用药的处方时间是疫情期间及时而有益的举措,减少了去医院的次数。当然,在这种状态下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放宽取药时间并不是放宽控制血糖的要求,所以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加强监测,及时通过网上或者其他途径购买充足的血糖仪试纸或相应耗材。其次,要注意上述提及的一系列影响血糖的因素,及时调整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及时间等。此外,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在三个月的药量之前,部分患者实际上会储存些备用药物,因此要考虑有效期问题,合理安排药品的使用顺序再者,要注意胰岛素等注射制剂的存放条件,在冰箱中放置如果结了冰会导致蛋白变性,不但会失效,还可能增加患者过敏机会,因此一定不能忽略药物说明书上的存放条件。  

线上移动平台是慢病管理新趋势  

“医药经济报:在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出现哪些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赵维纲:原则上,出现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的病症,均要立即就医。首先是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典型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低血糖、乳酸酸中毒等。此类状况,就一定要尽快就医,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另一方面,要关注慢性并发症的急性表现,比如视力突然下降,延误诊疗或可导致不可挽回的失明。出现大血管病变如心梗、脑卒中等情况也要及时处理,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高发的并发症。再者,还有一些严重状态,可能会作为急性并发症诱因的疾病,比如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肠炎、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等,都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医药经济报:为减少去到医院就诊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糖尿病患者疫情期该如何进行问诊、治疗?”  

赵维纲:该问题非常重要。事实上,在医疗实践中,除了急症、检查诊断、医院治疗或疑难杂症等情况必须医院就诊外,已明确诊断的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重要的是长期有效管理,该过程管理效果的复杂性、技术性与其真实生活密不可分,必须要有可靠的专业团队指导。  

但限于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的匮乏,服务容量不够,很难从医院被动就医走向院外的主动管理。可喜的是,随着经济、技术、管理观念的进步,居家监测、可穿戴设备、互联网、移动设备、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日臻成熟,慢病长期有效管理效率有可能明显提高。此次疫情暴发后,线上诊疗和线上慢病管理由探索性尝试变成了刚需,势必成为大力发展的亮点和新趋势。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已搭建了移动医疗平台,应疫情期慢病管理的需要,可减少去医院就诊而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同时帮助患者解决部分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编辑陈雪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