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热点 > 正文

跨国药企财报背后:资本“逃离”抗肿瘤领域?恶意收购将上演?

发布时间:2020-02-25 15:14:38作者:宋一宁来源:医药经济报

纵览2019年,制药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成就了这一行业有史以来的“并购大年”,然而在全球药价压力下,制药产业的利润增长却面临停滞,生物类似药的威胁和重磅产品的“专利悬崖”也令企业如鲠在喉。  

截至2月21日,全球大型跨国药企2019财年年报基本均已公布,为风起云涌的2019年画上了终止符。同时,在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跨国药企也纷纷出手,力图拿下2020年最为意义重大的一单的同时,迎接行业持续竞争白热化的挑战。  

增长乏力制药巨头迎“瘦身潮”  

纵览跨国药企年报,去年排名前15的企业除了拜耳以外均已公布2019年营收情况。其中明显看出,辉瑞、安进业绩下滑,强生、艾伯维、吉利德增速放缓,而罗氏、诺华、默沙东、阿斯利康和诺和诺德等表现得较为出彩,稳中有进,BMS则成为唯一增速超过15%的跨国药企,实现收入跃进。  

制药巨头2019年成绩单  

在2019财年中,各大药企都在积极进行业务拆分,将发展重心集中在创新药领域。不同于之前各大药企的多产品业务组合,如今头部药企开始“瘦身”,将仿制药、消费者健康等部门进行剥离,如辉瑞剥离辉瑞普强,默沙东剥离女性健康、消费者健康业务等,将精力集中于创新药领域。  

过去十多年来抗肿瘤药物的迅猛发展,使得如今在大型制药企业中,无论研发、市场还是销售部门,抗癌药物的开发都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主导地位。这一状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将会持续下去。而随着对疾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抗肿瘤药研发线方面已经完成了代际更迭,进入精准靶向治疗领域。无论是默沙东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BMS纳武单抗(Opdivo)、罗氏阿特珠单抗(Tecentriq),还是强生伊布替尼(Imbruvica)、辉瑞托法替布(Xeljanz)等,都为各家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其中,BMS的营收增长超过15%与此前730亿美元收购新基的这笔超级并购也有关。收购新基使BMS获得前者在肿瘤、免疫、炎症领域的多个具有重大潜力的研发线资产,新基近些年来最成功的抗癌药来那度胺(Revlimid)也包括其中。可以预见的是,在完全合并新基后,BMS的营收有望一举超过400亿美元,与GSK、赛诺菲等一决高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艾伯维“药王”修美乐(Humira)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但在美国继续保持增长,预计短期内没有大幅下滑的风险。该公司血液肿瘤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并且2019年中宣布收购艾尔建,获得了明星产品保妥适和艾尔建在眼科保健、中枢神经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储备。然而艾尔建近年市场表现不佳,收购后能否为艾伯维业务带来获益仍有待检验。  

据EvaluatePharma称,2020年全球处方药总销售额预计将增长500亿美元,而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是新药和新治疗领域的销售额。这500亿美元若是2020年增量的总“蛋糕”,谁会被切分、谁将分走大头,接下来的展开令人期待。  

资本“逃离”抗肿瘤领域?  

尽管抗肿瘤药物在当今制药领域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师发现了资本正在“避开”这一领域的趋势,尽管只有一点兆头。激烈的竞争使得抗肿瘤领域早期的研发资产估值被抬得过高,一些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方向。  

另外,一些资金过热的领域可能会在2020年遭遇市场“泼冷水”,其中肿瘤免疫就在其中。据称,如今该领域有几百项研究正在投向临床,但很多早期研究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在资本的支持下“空转”。  

虽然肿瘤免疫药物整体上看去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默沙东的Keytruda年销售额达到110.84亿美元,同比增长54.6%;BMS的Opdivo斩获72亿美元,同比增长7%;罗氏Tecentriq销售额达18.8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强生与艾伯维共同开发的BTK抑制剂Imbruvica销售额达3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4%;辉瑞Xeljanz贡献了22.42亿美元,增幅为26%。然而,考虑到如今肿瘤免疫领域的项目数量,不得不令人担心这个领域会面临惨烈竞争。  

细胞疗法也与之相似——大量的同质化竞争正在发生。例如使用T细胞或NK细胞的疗法试验大都集中于有限几个靶点,而这些方法距离获得相对优势的临床证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抗肿瘤领域逃离的这一部分“肥水”流去的领域,必然在未来几年得到充分发展。有分析师认为,免疫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妇女健康等领域投资的活跃度开始增加,这些细微的征兆或许会改变3~5年后的制药产业风向。  

竞争加剧恶意收购或上演  

在整个2019年,我们甚至不知道哪个行业还没有出现内卷——在全球存量博弈日渐白日化的如今,竞争对手们摘下了彬彬有礼的面具,市场上的硝烟味日渐浓重。  

其中,辉瑞去年开始在美国市场推出3款新的生物类似药,分别为: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Ruxience(利妥昔单抗)、Trazimera(曲妥珠单抗)。这3款生物类似药针对的品牌药是号称罗氏“三剑客”的三大王牌抗癌药。  

实际上,罗氏“三剑客”在2019财年的表现已见颓势:贝伐珠单抗收入增长2%达71.18亿美元,利妥昔单抗收入减少6%,为65.19亿美元,曲妥珠单抗收入减15%至60.78亿美元。好在罗氏奥瑞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T药等势头甚佳,且研发实力位居行业前列,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迭代。另外受益于3大单抗进入医保放量,罗氏在中国区销售增长突出。  

辉瑞表示,这些生物类似药将以目前已上市产品(贝伐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的最低批发采购成本供货,与罗氏的原研药相比将提供大幅折扣。这本是合理的商业行为,但在辉瑞自身业绩下滑,加上完美对标竞争对手排名前三的产品,则不禁令人感到格外冷酷。  

另外,有分析师预测,在2020年很可能发生“恶意并购”的风潮。宏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史蒂文?斯劳特在2019年11月的杰富瑞医疗保健大会上表示,“对于感兴趣的目标,尽管团队并不想出售,但在如今的资本市场中,买家只要筹集足够的资金就可以了。”  

这意味着在当今市场上,无论企业管理者个人的意愿还是主要股东的意志,都无法构成阻止资本并购的绝对力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或许美国反垄断调查机构会在市场上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编辑陈雪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