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热点 > 正文

港股“18A”五年考: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真创新”正在崛起!

发布时间:2023-01-26 10:38:16作者:于成林来源:医药经济报

从高潮到低谷,港股18A创新药企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其中有人翻身风头无两,有人卖身又停产。  

梳理发现,2022年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共8家,截至目前已有52家生物科技类企业根据18A相关章节的规则赴港上市,总募资金额超过1100亿港元。  

 

研发靶点过度集中、同质化研究恶果已至,单凭“买买买”就能获得资本青睐的时代已不再!在创新研发行业的新规则下,唯有在技术创新上有真功夫才是真正的赢家。市场人士指出,新一代生物科技公司已蓄势待发,18A“老将们”想要突出重围,还需加把劲!  

潮涨潮退  

港股“18A”众生相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第一次允许尚未有盈利、预计市值超过15亿港元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  

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大门被打开,7天后,歌礼制药头顶“18A第一股”登陆港交所。自此,各大资本蜂拥而至,行业热度空前。  

彼时,Biotech企业迎来政策与资金的双丰收,生物科技类企业挤进港交所的大门。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市的18ABiotech公司分别为5家、9家、14家、20家;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不到四年时间,18A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从0变成了48,募资总额超1000亿港元。  

距离18A敲钟声首度响起还不到5年,距离和珀医药、云顶星耀上市也仅有2年,资本没有想到Biotech的生命周期过短,海归科学家+自研热门管线+Licensein海外管线的上市套利模式,失效如此之快。时至今日,2022年仅有8家非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分别是乐普生物-B、瑞科生物-B、润迈德-B、百奥赛图-B、健世科技-B、3DMedicines-B、博安生物-B、康注生物-B。  

2022年努力活下去的Biotech们能有多悲壮?  

2022年11月15日,和铂医药-B发布公告,公司已经与药明海德订立资产转让协议,将出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大分子研发创新中心项目”,转让价格为1.46亿元。据悉,上述转让项目于2021年启动建设,设施面积约8500平方米,设计生产规模可达4000升。公司原计划上述工厂将于2022年底前投入生产。  

Biotech企业要不要自建厂早有争议,或许是市场许诺的美梦破碎,抑或是忧患未来发展,Biotech开始栽了跟头。二级市场也自然不好过,新股上市就破发、市值大幅缩水等情况屡见不鲜。  

据统计,未盈利的18ABiotech企业高达36家,按照净流动资产净额/最近四个季度的净利润进行计算,22%的企业1年内现金流将不堪重负,约67%的Biotech企业亏损速度难以支撑到4年。  

据迈博药业-B202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年中,公司现金流仅剩0.802亿元。同期营收2884.7万元。从现金流的流失速度与营收对比来看,仅有的0.802亿元恐怕赶不上赚钱的速度,未来一年迈博药业或将逼近崖谷。而另一家面临同样问题的东曜药业-B,截至今年年中,其现金流也仅剩1.55亿元。  

业内投资人指出,特别是那些产品没有竞争力、商业化遥远,甚至账上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将先倒下。对大多数Biotech企业来说,如果不想先倒下,缩管线、裁员、卖产品等都是期望见到明日的阳光。  

烈火烹油,必不长久。大多数的创新药企,尤其是3年以前立项的公司,才开始反思,最初的“买买买“模式让他们赶上时代潮流,却也拥抱了Biotech市场大量的泡沫。  

当license-in模式逻辑脱离了制药本身,立项产品被资本潮流裹挟汹涌向前,便简单粗暴地变成了一个药企估值增长、资本快速变现的“工具”;在狂热褪去后,被戳破的泡沫下是行业规律和市场原则的加倍反噬。  

“生物科技公司亏得越多,融得越多,市值就越高,不需要盈利。”曾经行业盛行的观点至今不再有余音。  

绝地反击  

新一代Biotech如何崛起?  

licensein本身并非不好,而是市场出现了恶性循环,那些真正专心在医药创新的18A企业不仅不用担心生存问题,甚至在国际研发舞台上都占据一席之地。在现金流不足、断臂求生的众多哀嚎中,亦有除“B”翻身转型为巨无霸,业内不无论证,头部Biotech企业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已在PD-1赛道一路绝尘,更在新赛道研发火力十足。  

对于18A们来说,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度过新手期的标准为是否摘“B”,即满足年收入大于5亿港元、市值大于40亿港元条件,经批准移除“B”,等同于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在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复宏汉霖和康希诺5家企业之后,最新一个则是于2022年11月11日摘“B”的再鼎医药。  

实际上,任何一家18A摘“B”的道路都充满艰辛,但成功的理由却不外乎两点:商业化能力和研发能力。对资本来说,再鼎医药确实拥有让人满意的盈利和信服的未来预期。  

2019年12月,国家药监局批准则乐(尼拉帕利)上市用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维持治疗。在之后的24个月里,再鼎医药陆续3款创新产品相继在国内上市,分别是用于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肿瘤电场治疗设备爱普盾,用于晚期胃肠间质瘤的擎乐,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及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的1类新药纽再乐。  

其中,则乐作为再鼎医药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在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9358万美元,同比增长190.68%,为其2021年的营收增长提供了驱动力。据其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再鼎医药收入达到5750万美元,同比增长33%,季度环比增长19%,足见其强大的商业化造血能力,则乐、擎乐等产品造血能力在不断壮大中。  

此外,再鼎医药目前已经建立起28个具有差异化的、潜在同类首创或最佳的创新产品管线。其中,还有13款产品处在临床后期研发阶段,另外还有至少9款产品具有全球权益。其内部自主研发+外部战略合作的“开放式创新”是再鼎医药无需面对资本寒冬18A困境下的核心力量。  

过热冷却后的资本抛弃同质化高、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并不意外。业内专家指出,资源有限、PD-1、CAR-T领域靶点有限、大家都做等于浪费资源。残酷竞争下,拥有“硬核”真水平的企业才能留下来。那些只想赚钱,忘掉了医药研发本身的Biotech自然难以存活。  

同时,在创新研发上奋勇前行,未来形势大好,有望摘“B”的还有康方生物。  

2022年年底,康方生物宣布以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50亿美元的总金额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ummitTherapeutics达成授权合作,后者获得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AK112)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权益。这笔交易的总金额刷新了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纪录。该产品是康方生物继开坦尼后,又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抗产品,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PD-1/VEGF双抗。  

此外,新一代生物医药创新公司正在崛起。目睹同质化内卷、资本寒冬的“新”Biotech们,正携带新一轮前沿技术冲向新药研发的星辰大海。  

细胞疗法  

CAR-T疗法的火热造成细胞疗法内卷的错觉,但细胞疗法有多个发散方向。比如在CAR-NK细胞疗法颇有建树的恩凯赛药利用合成免疫学技术,通过基因操作对NK细胞药物进行定量、可控、智能化,从而人工创制符合不同临床需求的NK细胞。  

还有立凌生物聚焦于细胞内靶点,研发个体化TCR-T细胞疗法,利用病人自身肿瘤反应性TCR来治疗肿瘤。毕诺济生物则开发基于多种T细胞类型(TIL、TCR-T、Treg)的下一代增强型细胞疗法。  

基因治疗  

同时,主攻基因治疗技术的Biotehc们也很多,比如益杰立科拥有表观遗传编辑技术及自有的专利脂质纳米粒(LNP)药物递送系统,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目的基因或同时操控多个基因的表达;惟佑基因构建诱导型基因治疗平台,这是全球领先的给AAV基因疗法装上“安全开关”的平台。  

新型偶联药物  

ADC领域人声鼎沸,新型偶联药物推动市场走向多样化,包括PDC(多肽偶联药物)、RDC(核素偶联药物)、SMDC(小分子偶联药物)、AOC(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DeC(抗体降解偶联药物)。  

迦进生物、主流源生物、晶核生物等在新型偶联药物领域正在不断开拓。  

合成致死  

合成致死是指两个非致死基因同时被抑制,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利用这一机制找到肿瘤中的特异突变,再找到其“合成致死搭档”,进而特异性杀死癌细胞,肿瘤治疗潜在前景广阔。  

同诺康关注基因组脆弱性靶点,如合成致死、染体质不稳定和全基因组倍增;圣域生物则以合成致死策略为基础,引领DNA损伤修复领域的新一代肿瘤靶向药物研发,是该领域新药研发最前沿的公司之一。  

蛋白降解  

小分子药物下一个黄金时代或将由蛋白降解药物引领,作为最成熟的蛋白降解技术,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PROTAC)还存在分子量偏大、细胞通透性较差、成药难度偏高的不足等问题。布局开发下一代蛋白降解药物。拟突破现有瓶颈和局限性也有很多。  

其中,优济普世的联合创始人金建平发现人类第二个泛素E1酶Uba6与其特异性E2酶Use1,团队可望实现全新泛素连接酶配体的开发,拓展PROTAC及分子胶药物的应用范围。  

格博生物管线中有两款具有同类最优潜力、用于治疗复发/难治血液瘤的分子胶药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预计明年初递交IND申请。  

新生代Biotech之间存在竞争,但它是良性的,将给我国医药创新带来新生机。业内专家分析,同质化竞争的下一阶段,必然是原发性、差异化创新百花齐放。新一代Biotech们或将照亮中国生物科技的前路,也可能预示着“老将们”下一步发力的方向。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用短短数十年赶超世界百年发展,医药创新领域也不会例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65;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