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热点 > 正文

钟黎蕴华:让“中国创造”展现大国自信

发布时间:2022-01-16 17:16:45作者: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8年12月,First-in-class全球首创新药罗沙司他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这是中国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首先批准一款首创机制新药上市,实现“三首”突破。三年来,快速启动赠药、积极参与医保谈判、推动临床循证研究和指南更新等一系列动作,罗沙司他不仅引领了中国医药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更让中国患者率先受益于本土创新成果。  

让一款First-in-class原创新药研发出来非常不容易,令一款原创新药在获批上市之后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充分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商业价值,则是一件更加不容易的事情。  

用珐博进(中国)总经理钟黎蕴华的话说,珐博进是一家创新药企业,创新药罗沙司他已经完成了产品上市的突破性成就,“三首”荣耀背后意味着责任,三年时间转瞬而过,自己和团队依然很忙碌。“罗沙司他上市后的医保谈判、学术推广以及生产保障,时刻需要各环节的紧密配合,才能让‘中国创造’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珐博进(中国)总经理钟黎蕴华  

“全球新”加速高质量发展  

精神无形,却能激发出无穷的能量。犹如仰望火箭升空,美好的瞬间背后,人们需要凝聚集体的力量,付出巨大的心血,投入漫长的精力与时间。医药创新也是这样一个极具魅力的过程——任何一种变化,都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默契与经验积累。  

钟黎蕴华介绍,无论是产品研发阶段,还是产品商业化阶段,对质量体系的管控是关键,这是对整个团队的考验。“过去国内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如何做一款First-in-class原创新药,因此,我们需要积累经验,可能会走弯路,但‘全球新’创新药的顶级标准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面对考验。”  

罗沙司他是全球首个开发的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类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在此之前,肾性贫血的标准治疗方法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替代,阿法依伯汀等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并加静脉铁剂,皮下注射给药。罗沙司他则可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提高患者依从性,在增加患者红细胞数量的同时,又避免静脉补铁,同时不受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为一款First-in-class原创新药,在产品上市之前,研发速度很重要,很多时候都是按天计算,无论是与临床专家,还是政府部门,以及公司内部,都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沟通中;产品上市之后,虽然很多环节已经稳定下来,但临床使用过程需要关注的东西更多,尤其在保障临床合理使用和诊疗安全基础上,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提升药物可及性。  

“产品尚未获批的时候,企业紧张的是什么时候上市;现在产品上市了,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我们要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做得更好。”钟黎蕴华表示,生产保障方面,企业需要严格遵循GMP,保证产品质量;临床保障方面,全新的作用机制,需要对临床医生进行全面的指引和系统的探索,精确地切入治疗过程,在真实世界应用中防范临床用药风险,这是创新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责任与承诺。  

HIF-PHI类药物带来了慢性肾脏病(CKD)贫血治疗手段的革新,使得CKD贫血患者的治疗从注射时代跨越进口服治疗时代。罗沙司他作为临床肾性贫血治疗的重要手段,更深入的研究将为更完善、更精细的肾性贫血管理带来突破与希望。  

产品上市后,罗沙司他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已经开展的四项上市后临床研究计划覆盖约3000例患者,以期在临床实践中完善证据、优化CKD贫血治疗方案。为帮助因病致贫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使更多患者获得治疗,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珐博进和阿斯利康共同支持的“瑞享新生”药品捐赠项目在产品获批半年内快速启动。截至2020年9月30日,该项目已有7991位患者接受赠药;基于关注罗沙司他上市后在广泛人群中的安全性情况,项目方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数据进行回顾分析,通过获得全面评估报告以了解药物在赠药项目中的安全性数据。  

2019年11月,上市未满一年的罗沙司他胶囊通过谈判准入的方式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1年12月,新一轮医保谈判罗沙司他成功续约,切实提高了药物可及性,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临床之需。  

2020年11月2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编制的中国首部《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发布:以罗沙司他为代表的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首次进入指南,并被给予推荐力度最高的IA类推荐。  

钟黎蕴华表示,罗沙司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首个在中国本土孵化、并在中国率先获批的全球首创原研药,不仅因为中国慢性肾病患者数量最多,临床需求极为迫切,而且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在研发生态、诊疗体系、临床研究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完全可以做到领跑全球。  

全球创新展现大国自信  

中国获批的First-in-class首创新药,全球申报顺风顺水、国际推广势如破竹、临床应用掀起革命、快速成为“重磅炸弹”......一系列的美好词汇,都是我们对“全球新”创新药最大的期待。当充满未知的突破性创新遭遇科学探索固有的不可预测,我们又能否保持心中的那份平静?  

2021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罗沙司他用于治疗慢性肾性贫血新药申请发出了回复函(CRL),要求珐博进补充药物额外的安全性相关临床试验,FDA会根据数据再行评估。在这之后不久,根据符合国际申报标准的通用数据,欧盟和英国的监管机构,批准罗沙司他上市使用;此前,罗沙司他已经在中国、日本、韩国、智利等国家先后获批上市。  

国内不少医药产业人对罗沙司他的全球化征途表达了关注。不难感受到,在一部分中国医药人的心中,罗沙司他这个“诺奖”级别的创新成果,率先在中国实现全球首批,满足了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引领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风向,错过这一次FDA监管批准,似乎没有能够成为很多人概念中的“完美英雄”。  

事实上,面对顶级创新的复杂与风险,我们需要避免过度的“得失心”,应当专注于临床需求的“初心”。每一个First-in-class原创新药,都走过了“失败-成功”交错的漫长的科学转化历程,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够从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中,感受到那份对真正顶级创新探索的执著与长久坚持的信念。  

钟黎蕴华坦言,在全球申报过程中,创新药需要严格按照全球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资料撰写、递交申报,并遵循国际规范进行生产流通管理,同时需要克服各个国家地区在疾病人群、诊疗路径、临床实践、医疗体系、监管制度等诸多差异。“美国和欧盟的上市申报是同步递交的,资料数据也都是相同的,但两边的监管结果却出现了差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慢病药物创新的复杂性。”  

在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布的审批函中,就罗沙司他在欧盟获得许可的原因,显示为:已有研究证明,无论患者是否接受透析,罗沙司他均可适当增加并维持慢性肾脏疾病相关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罗沙司他口服给药与ESA一样有效。在安全性方面,罗沙司他的副作用可管理,且与ESA疗法相当。因此,欧洲药品管理局决定罗沙司他的获益大于风险,可在欧盟授权使用。  

此前,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曾发布《罗沙司他胶囊的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在药物安全性评价方面,截至2018年7月,罗沙司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41项临床试验,共2333名受试者接受了罗沙司他治疗,有213例用药时间超过1年,获得了较为充分的长期用药数据;在药物有效性评价方面,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806、Ⅱ期临床研究048证实了罗沙司他治疗透析/非透析慢性肾病患者贫血的疗效。  

“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带来了巨变,这是中国医药产业生态创新升级的起点。”钟黎蕴华指出,创新药市场在中国还不能算是成熟的大市场,产业发展进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补偿制度、医保支付制度等部分环节,依然有值得优化的空间,聚焦临床价值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应当对中国医药产业“全球新”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充满信心。  

采访手记  

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诺奖”机制创新药物罗沙司他取得的“三首”突破显然是十分卓越的成就,从临床前研究开始,到最终走完Ⅰ期、Ⅱ期、Ⅲ期临床,二十年时光不是白白走过的。  

从钟黎蕴华的采访中,你能够感受到珐博进公司对于极致创新的追求,这份追求在二十年征途中的每一步,都迈得如此坚实与真诚。  

在中国的医药市场,无论是研发、临床、营销,都内卷得厉害。一方面,我们过去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何谓“创新”,好像完美的创新是理所应当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完美,就都算不上什么成绩。  

这让我们在追求科学结果的严谨时,又缺乏对追求科学过程的自信和赞美。就这一点,往往容易异化出一种对创新与科学的不理性。  

“ 恒瑞怎样呢?还不都是Me-too?看看这股价跌成了什么样子。  

再鼎又如何?产品管线基本都是License-in,没什么创新能力。  

阿斯利康在中国都开始做‘大包’了,现在的MNC连面子都丢掉了。  

罗沙司他虽然在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地区都获批了,但美国暂时还没有批。”  

扪心自问,这其中是否有我们自己的声音?  

创新是漫长的过程。唯有时过境迁才能够体会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亦或是一款产品,都没有多少是无懈可击的完美存在。哪怕我们有一点特长,取得了一些成绩,能够在浩瀚星河与苍茫历史中留下一丝印记,就总有理由值得被赞美。  

“ 恒瑞的Fast-Follow策略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保障中国临床需求的重要战略。  

再鼎的License-in也是需要眼光和实力的,为什么别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再鼎而不是MNC?再鼎的自主研发也走在路上了。  

中国医药产业环境正在全球接轨,适应新时期的中国市场,充分发挥平台化优势,阿斯利康显然能够让更多的本土新药实现最大化的市场获益。  

慢病药物研发远远要比肿瘤药物研发困难、复杂得多,珐博进和罗沙司他的经历,将是未来每一个追求顶级创新的中国药企国际化道路的缩影。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更加具有全球视野,主动融入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潮流,在不少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中国医药产业已经在跟全球顶尖创新体系对标,本土企业的那一份淡定与坦然,何尝不是一种“大国自信”?中国医药创新值得我们用一种新视角,更加温和地看待风险与成就。  

编辑:陈雪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65;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